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硫酸亚铁处理印染废水原理的初探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印染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不断升高而且色度浓、碱性大的水质特点,对印染废水处理行业治污所用混凝药剂的机理进行比较、剖析、研究,重点探讨了硫酸亚铁处理印染废水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提高印染废水处理效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
王文元
机构地区
绍兴县环保监测站
出处
《广西轻工业》
2010年第8期124-125,共2页
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关键词
FESO4
混凝
印染废水
分类号
X79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文元(195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25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9
1
国家环保总局.纺织工业废水治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32-34.
2
张宇峰,滕洁,张雪英,王晓军,徐炎华.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3,23(4):23-27.
被引量:141
3
侯文俊,余健.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2):57-60.
被引量:36
4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
李家珍.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5-46.
6
苏玉萍,奚旦立.
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混凝脱色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88-90.
被引量:74
7
王萍.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化工环保,1997,17(5):273-276.
被引量:56
8
蒋少军.
印染废水处理的探讨[J]
.染料工业,2002,39(4):39-42.
被引量:25
9
刘振华,李顺成,安鼎年,张俊贞.
染料废水的物化处理[J]
.中国给水排水,1999,15(11):50-53.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杜仰民.
印染废水铁盐絮凝脱色的研究[J]
.给水排水,1992,18(5):20-22.
被引量:17
2
苏威.
无机絮凝剂发展及建议[J]
.工业水处理,1993,13(1):3-7.
被引量:57
3
郭丽,王纯莉,王宝臣.
活化煤处理印染废水初探[J]
.环境工程,1993,11(4):7-8.
被引量:8
4
祁佩时,李欣,程树辉.
水解-混凝-复合生物池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应用[J]
.给水排水,2003,29(3):44-47.
被引量:25
5
郑广宏,章非娟,沈阳.
常熟振新染色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2003,29(3):47-49.
被引量:3
6
陈福根,苗柯.
PFS─Mz高效混凝新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1994,12(2):14-17.
被引量:14
7
秦蓁,乌锡康.
镁盐对水溶性阴离子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4,14(5):356-360.
被引量:46
8
孔庆安,吴奇藩,王超.
印染废水混凝脱色机理[J]
.中国给水排水,1995,11(3):31-33.
被引量:29
9
张彭义,祝万鹏,余刚,蒋展鹏.
染料中间体废水的催化臭氧化预处理[J]
.环境科学,1996,17(4):14-17.
被引量:12
10
李胜利,李劲,王泽文,姚宏霖,高秋华,尹小根.
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73-76.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
325
1
孙宇超,孙晓宇,程悦,高鑫,曹春艳.
铝柱撑膨润土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20,0(2):1-4.
2
史乐君,夏四清,王学江,杨阿明.
RD复合净水剂对阳离子染料RL的吸附脱色[J]
.四川环境,2008,27(3):10-12.
3
高世江,顾志恒.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J]
.科技资讯,2008,6(26).
被引量:1
4
郑一新,王杰平.
印染废水治理工艺优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z1):54-56.
5
邹龙生,杨春华.
直接氧化法制备改性聚合硫酸铁的工艺探讨[J]
.山东化工,2007,36(6):30-31.
6
杨新萍,王世和.
混凝法处理有机氯农药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4):12-13.
被引量:12
7
张秋云,陈苓,唐静雯.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8):48-50.
被引量:5
8
张桂兰.
颗粒活性炭负载TiO_2薄膜用于染料污水脱色的研究[J]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3):135-136.
被引量:1
9
张霜华,张桂兰.
印染废水光催化降解研究[J]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3,10(6):13-15.
被引量:7
10
肖晓琴,胡予秋.
印染废水污染控制方法浅析[J]
.江西化工,2004,20(3):6-1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4
1
崔红涛.
好氧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经验探讨[J]
.环境工程,2009,27(S1):588-590.
被引量:4
2
许玫英,郭俊,岑英华,孙国萍.
染料的生物降解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38-143.
被引量:54
3
韩长秀,曹梦,张宝贵.
絮凝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6,26(9):5-9.
被引量:68
4
周雄.
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的研究[J]
.印染助剂,2006,23(11):31-32.
被引量:9
5
陶博,于水利,孟庆凡,章琪.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07,27(1):37-39.
被引量:8
6
黄玉.
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6):54-57.
被引量:21
7
何珍宝.
印染废水特点及处理技术[J]
.印染,2007,33(17):41-44.
被引量:68
8
李家珍.燃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354-370.
9
李亚飞,杨志南.
印染废水生化处理的调试[J]
.污染防治技术,2008,21(4):113-115.
被引量:3
10
余燚,郑平,金仁村,唐崇俭,汪彩华.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进展[J]
.化工进展,2008,27(11):1724-172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王付超,张刚,许江军,曹辉.
印染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中试研究[J]
.环境与发展,2011,23(10):115-117.
2
刘俊,闫珍.
染整工业园废水处理调试及运行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23(1):62-65.
3
丁新春,张建朱,刘波,曹勋,刘福强.
高浓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山东化工,2018,47(23):192-19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琳萍,范娇丽,林立广,毛志平.
基于1,4-二(2-甲氧基吡啶)苯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蓝19染料脱色性能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2019,8(6):14-17.
2
沈丹明,戚海童,陈慧诗,应叶桢,陈亮.
改性双氰胺-甲醛缩聚物气浮处理定形机喷淋废液[J]
.印染,2019,45(15):37-40.
3
张敏,田代幸宽,酒井谦二.
自吸式曝气搅拌装置用于高温好氧消化系统的供氧性能研究[J]
.环境工程,2020,38(8):8-12.
被引量:4
4
任晓芳,莫创荣,潘杰,谭顺,王依霖,黄丽珍,庞瑞林.
光催化氧化微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术的综述[J]
.广东化工,2021(8):129-130.
被引量:2
5
叶仕青,杜烨,王文龙,王纯,刘宏,吴乾元.
苯胺对活性污泥去除印染废水COD、氨氮的抑制特性[J]
.工业水处理,2021,41(8):92-96.
被引量:1
6
刘宏,倪静,叶仕青.
锑对活性污泥去除印染废水COD和氨氮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2022,42(7):87-94.
被引量:4
7
孙晖,田永华,张喜英,万森,陈世盛.
臭氧催化氧化工艺降解印染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应用实践[J]
.印染助剂,2024,41(9):43-47.
1
吴虹,蔡红,王键.
对小清河济南段污泥处置的探讨[J]
.山东环境,1997(5):22-23.
2
张雪.
水危机与中水回用技术方法的探讨[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95-98.
被引量:7
3
郑土章,许健.
水解与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6):228-229.
被引量:2
4
贺彩霞.
中水回用前景及其实际意义[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0):212-213.
被引量:12
5
乔从华.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中国化工贸易,2013,5(8):359-360.
6
路希鑫,严子春,路希超.
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应用,2009,28(3):1-3.
被引量:5
7
李亚峰,杨严,王建.
PAC和PAM复合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10):9-11.
被引量:13
8
孙卫东.
相对灾度的提出及其实际意义[J]
.灾害学,1993,8(3):88-89.
被引量:5
9
常爱荣,孙瑾.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10,37(9):217-218.
被引量:26
10
陈志强,温沁雪,吕炳南.
造纸废水强化预处理试验[J]
.中国造纸,2004,23(7):64-65.
被引量:2
广西轻工业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