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感知的政治学:透明国际腐败测量方法的运用和滥用 被引量:7

The Politics of Perception:Use and Abuse of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s Approach to Measuring Corrup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尽管近来对CPI的批评声音不断,但是CPI无论是在促进对腐败问题的学术研究上,还是在推动反腐败举措的实施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分析了CPI在概念和编制方法上的固有缺陷,总结了CPI的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指出如果将CPI当成一个政治工具来使用,它并不总是能给反腐败带来积极的效果。特别地,CPI的巨大影响力有可能使得一些腐败非常严重的国家陷入"腐败陷阱"——许多国际性组织提供发展援助都要求受助国实施"善治"改革,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援助,这些国家的改革往往难以启动。
出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91,共10页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中国廉政预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JJD8101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斯达芬·安德森(Staffan Andersson),瑞典韦克舍大学政治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欧洲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保罗·海伍德(Paul M.Heywood),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弗朗西斯·希尔公爵讲座教授,欧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编译者:肖俊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07

二级引证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