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刍议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经济是对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产物,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与困境,对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
王源
机构地区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作者简介
王源,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助教,广东广州511450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9
1
吴季松.循环经济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
陈芳,薛耀文,师文睿.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37-40.
被引量:4
3
王先述.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0,28(1):53-57.
被引量:5
4
董玉瑛,刘静言,鲍雅静.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39-3340.
被引量:10
5
闫娜好.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
.农场经济管理,2008(1):43-45.
被引量:2
6
姜国刚,丁跃进.
循环经济内生演进的动力结构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9,23(11):31-34.
被引量:1
7
黄锡生,张国鹏.
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循环经济的动力支持谈起[J]
.法学论坛,2006,21(3):111-114.
被引量:28
8
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J]
.中国经贸导刊,2005(7):45-46.
被引量:14
9
信欣.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
.开放导报,2009(4):98-10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刘传国,唐学玺,曹曼.
国内外循环经济实施现状及分析[J]
.生态经济,2004,20(6):26-28.
被引量:18
2
李新英.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初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15-117.
被引量:29
3
侯小伏.
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125-129.
被引量:34
4
蔡守秋,蔡文灿.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38-43.
被引量:37
5
张晓华,刘滨.
“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19-22.
被引量:26
6
吴未,黄贤金,林炳耀.
什么是循环经济[J]
.生产力研究,2005(4):13-15.
被引量:25
7
诸大建,黄晓芬.
循环经济的对象-主体-政策模型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86-93.
被引量:27
8
袁云峰,张波.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
.中国统计,2005,20(8):44-45.
被引量:6
9
任勇,李华友,周国梅,陈赛.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31-136.
被引量:14
10
任勇,陈燕平,周国梅,冯东方.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37-142.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88
1
丁铭.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政府环境给付职责[J]
.特区经济,2020,0(1):73-76.
2
王雪松,岳静.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内涵和要素探析[J]
.乡镇经济,2007,23(4):41-43.
3
董正爱.
循环经济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J]
.中国软科学,2010(S2):166-174.
被引量:3
4
王明远.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13-18.
被引量:40
5
陈平.
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J]
.生态经济,2006,22(5):100-102.
被引量:1
6
杨慧民.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04-205.
被引量:2
7
谢光华.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江苏商论,2007(1):142-143.
被引量:11
8
李尔彬,蒋敏元.
循环经济及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要素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2007(2):20-24.
被引量:6
9
李尔彬,蒋敏元,孙延华.
林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的研究[J]
.森林工程,2007,23(3):77-80.
被引量:12
10
谢秋凌.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20(4):24-2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鲁贵宝.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6(2):88-90.
被引量:9
2
董雅丽,陈丰锋,曹爱军.
循环经济模式下管理创新的特征与路径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172-175.
被引量:8
3
梁晶.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浅谈[J]
.河北企业,2010(1):42-4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卢会兰.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探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7-8.
被引量:1
2
陈梅.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1(3X):139-13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慧敏.
浅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1):96-97.
2
穆亮红.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7-99.
被引量:2
3
童琛.
循环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0):116-117.
被引量:1
4
宋艳玲.
浅析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31):265-266.
被引量:4
5
张再生,郭坤,李亚男.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4(11):65-67.
6
潘冰.
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
.现代商业,2015(36):86-87.
7
穆亮红.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199-200.
8
潘维禹.
浅析循环经济问题[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18(14):99-99.
被引量:3
9
韩庆万.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模型刍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17):441-441.
1
刘春斌.
阜阳国有资产营运状况与对策研究[J]
.中国改革,1996(7):40-42.
2
赵儒煜.
东北三省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1(12):53-55.
被引量:12
3
于挨福.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0):22-26.
4
严天华.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7(4):26-32.
5
尹继东.
江西科技实力的状况与对策建议[J]
.求实,1997(11):33-35.
6
当前浙江经济运行状况与对策建议[J]
.浙江经济,1994,0(5):6-8.
7
张孝鹏.
衡阳六十年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J]
.衡阳通讯,2009,0(10):57-58.
被引量:1
8
袁国敏.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状况与对策[J]
.辽宁经济,1999(10):9-10.
9
袁国敏,苍晓凤.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与对策[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18-21.
10
钱东红.
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进外资状况与对策分析[J]
.企业活力,2004(12):8-9.
被引量:4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