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30多年前,英国人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转炉炼钢法,自此,世界上炼钢一直使用石灰作为碱性造渣剂。当初为什么使用石灰而不使用石灰石?北京科技大学从建立生态化工业的角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这条工业链上,存在着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氧气转炉中用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的新方法,一改多年来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然后把石灰送往炼钢转炉作造渣剂的生产模式,而把石灰石直接加入炼钢转炉,在炉内烧成石灰做造渣剂,把复杂的生产过程简单化,消除了"煅烧石灰—氧气转炉炼钢"过程间的资源能源浪费。
出处
《金属世界》
2010年第4期6-8,共3页
Metal World
作者简介
李宏(1954-),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学科发展研究特聘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境保护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状态分析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编委会委员。主要经历:1970年-1973年,江苏省徐州钢铁厂炼钢工人;1973年-1976年,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学生;1976年-1979年,江苏省徐州钢铁厂炼钢炉长、技术员;1979年-1982年,北京钢铁学院炼钢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1994年,北京钢铁学院(其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1986年-1987年,日本东北大学选矿冶炼研究所进修;1993年-1994年,日本住友金属株式会社研发中心研修;1994年-2000年,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重机部职员;2000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2005年,日本东北大学工学研究科社会人短缩博士课程学习金属前沿专攻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参加过的主要工作有,(1)1980年-1994年:①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含铌、锰、磷及其他元素生铁冶炼技术的共同研究;②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攀枝花复合矿物中所含稀有元素有效利用的共同研究;③铁水脱硅脱磷脱硫的研究;④湿法处理炉渣提取镓和钒的研究;⑤从冶金渣中分离回收铅和锌的研究。(2)1994年-2000年,参加大型工程谈判及建设工作,主要项目有:①宝钢三期——焦炉三电、矿石破碎设备、原料码头、炼铁中心试验室、1580热轧、1550冷轧;②武钢2250热轧;③鞍钢——1780热轧、三炼钢RH、矿渣公司破碎设备、大型厂改造、冷轧镀锌线;④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其中:作为现场代表,从技术交流、谈判到现场施工、设备安装、冷热试车、试生产、竣工验收,完整地参加并组织了鞍钢1780热轧生产线的建设工作。(3)2000年至今,参加的主要研究工作有:①国内若干大中型钢铁企业纯净钢生产技术的研究;②钢中夹杂物的凝聚理论和夹杂物的鉴定方法研究;③改善连铸坯表面裂纹技术的研究;④固定CO2技术的研究;⑤节能低污染冶金技术的开发研究。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项。译著有《钢铁冶炼》、《炉外精炼》,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编著高等学校教材《钢铁冶金·炼钢学》第2章《炼钢基本反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