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文学约自汉魏之际步入自觉的时代,无论在理论还是创作上,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将理论与创作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其所反映的文学观念,所运用的批评方法,上承魏、晋,下开齐、梁。从对五言诗发展的总结、文学风格品评的演进、作为学习方式的模拟三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俞灏敏(1955-),男,浙江镇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