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辟文学别裁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化天地给辟文学推出了大人文的话题,时代机缘给辟文学准备了全球化的语境。笔者曾郑重向学界奉献过《辟文学刍议》、《辟文学通解》两文,这篇“辟文学别裁》则为这一体系最终画个句号,裁别义外曲旨,以期为天地立文心,把文心的诗情画意投射到更宽阔的宇宙屏幕上。
作者
栾栋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文学
别裁
诗情画意
全球化
天地
文心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1
栾栋.
《文心雕龙》辟文学之美学思想刍议——兼论文学的“自觉”与“非自觉”[J]
.哲学研究,2004(12):63-68.
被引量:16
2
《文学他化论》[J].学术译论,2008,(6).
3
栾栋.
辟文学通解——兼论文学非文学[J]
.文学评论,2008(3):23-30.
被引量:21
4
栾栋.
三大学科群方法问题沉思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4):85-90.
被引量:14
5
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栾栋.
试论人文精神探讨的思维方法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3):103-108.
被引量:2
2
栾栋.
人文精神与学科建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6):27-36.
被引量:12
3
栾栋.
《文心雕龙》辟文学之美学思想刍议——兼论文学的“自觉”与“非自觉”[J]
.哲学研究,2004(12):63-68.
被引量:16
4
栾栋.
咸学的先声——兼论美学与丑学的合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39-47.
被引量:6
5
栾栋.
文学归化论——说“圆通”[J]
.文学评论,2006(4):203-206.
被引量:8
6
.《庄子》[M].,..
7
.《文心雕龙》[M].,..
8
栾栋.《中国古代文学隐秀史论》[N].《光明日报》,2001年5月23日.
9
.《文学疆域论》[N].《光明日报》,2003年1月15日.
10
.《周易》[M].,..
共引文献
39
1
刘思遥.
新时代卓越教师的自我创化——基于系统论的探讨[J]
.理论观察,2023(8):148-152.
2
栾栋.
辟文学通解——兼论文学非文学[J]
.文学评论,2008(3):23-30.
被引量:21
3
栾栋.
诗学缘构简说[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53-56.
被引量:1
4
何光顺.
魏晋文学的自觉与反自觉[J]
.江淮论坛,2006(6):157-162.
被引量:1
5
谭镜星,曾阳素,陈梦迁.
从学科到学科群:知识分类体系和知识政策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31-36.
被引量:50
6
栾栋.
论人文学术还家——兼释“文史哲互根”[J]
.学术研究,2007(10):5-8.
被引量:15
7
相子国.
基于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学科分类再思考[J]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1):74-78.
被引量:6
8
相子国.
快乐会计学概念框架研究[J]
.财会通讯(下),2009(1):96-98.
9
栾栋.
文学他化说[J]
.文学评论,2009(4):190-197.
被引量:14
10
马利红.
阿兰—米歇尔·布瓦耶的副文学观初探[J]
.法国研究,2009(4):23-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8
1
李建中.
经史子集与中国文论的兼性阐释[J]
.社会科学,2021(3):172-183.
被引量:10
2
孙景尧.
文学与副文学研究探——以中美“说书”的比较研究为例[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29-35.
被引量:6
3
栾栋.
辟文学通解——兼论文学非文学[J]
.文学评论,2008(3):23-30.
被引量:21
4
蒋荣昌.
人文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5):18-31.
被引量:3
5
栾栋.
略论中国文化的两栖机制[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4):48-52.
被引量:4
6
李建中,阎霞.
从寄生到弥漫——中国文论批评文体原生形态考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96-100.
被引量:9
7
栾栋.
《文心雕龙》辟文学之美学思想刍议——兼论文学的“自觉”与“非自觉”[J]
.哲学研究,2004(12):63-68.
被引量:16
8
栾栋.
法国哲学的中国际遇[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4):5-7.
被引量:1
9
栾栋.
文学归潜——兼谈文学研究的沉潜[J]
.文学评论,2005(5):192-194.
被引量:5
10
辛欣.
“钗黛合一”评议[J]
.红楼梦学刊,2006(3):321-34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3
1
李建中.
经史子集与中国文论的兼性阐释[J]
.社会科学,2021(3):172-183.
被引量:10
2
栾栋.
诗学缘构简说[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53-56.
被引量:1
3
杨劼,李芳.
文学的“兼”性[J]
.求索,2011(5):197-199.
4
栾栋.
辟文化简说[J]
.中国文化研究,2011(3):164-169.
被引量:1
5
李亚旭.
科学的他者:论人文学的词源意义及其学理品性[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65-68.
6
栾栋.
释“熔铸”——兼说比较研究的高端冲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129-133.
被引量:4
7
洪文慧.
辟文学思想对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启示[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73-77.
8
栾栋.
解读《濒危的文学》[J]
.外国文学研究,2016,38(5):129-136.
9
张俊.
当代亚文学的崛起[J]
.人文杂志,2017(2):44-60.
被引量:2
10
王薇薇.
物质女性主义研究[J]
.语言教育,2020(2):86-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汪一辰,方国武.
《淮南子》美学化历程考论——兼论中国古典资源美学转化的两大基本范式[J]
.中国美学,2024(1):126-138.
2
陈永国.
诗歌中的脸:形象的遮蔽性[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32(6):42-52.
被引量:2
3
沈永英.
王国维悲剧思想与悲情意识探源——论《红楼梦评论》对西学、佛学和老庄思想的熔铸[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32-36.
被引量:1
4
丁丽萍,戴有祥.
关于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思考——以吴越、关东武术文化比较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3):6-9.
5
洪文慧.
辟文学思想对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启示[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73-77.
6
王俊超.
熔铸视角下翻译比较研究的融通范式[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28(6):50-56.
7
翟文颖.
村上春树在中国的传播——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英日文本比较为中心[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1):94-100.
被引量:1
8
白晶玉,胡吉星.
通向当代的古代诗学“正变”范畴[J]
.中华文化论坛,2021(6):13-20.
9
李建中,刘纯友.
从间性到兼性:文学理论主体性的当代转换[J]
.江海学刊,2022(1):233-240.
被引量:8
10
李建中.
中国文学观念的兼性特征[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57-68.
被引量:7
1
樊维纲.
《“丈人”新议》商榷[J]
.文学遗产,1987(2):137-137.
被引量:1
2
孙新峰.
怪胎女婴:解读《秦腔》作品的一把钥匙——重读《秦腔》[J]
.当代文坛,2009(3):119-123.
被引量:7
3
於可训.
李锐专辑——主持人的话[J]
.小说评论,2003(2):26-27.
4
陈贻.
《楚辞通解》序[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1):154-154.
5
晏定祥.
情融俳圃万花馨——记范立文的汉俳创作与业绩[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83-85.
6
姜桂华.
执著于困境的发现与出路的寻找——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通解[J]
.当代作家评论,2004(3):91-97.
被引量:16
7
吴道毅.
方法与路径——评《“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J]
.外国文学研究,2010,32(3):171-174.
被引量:1
8
黄天美.
戴表元与杭州[J]
.浙江学刊,2009(5):104-108.
9
朱世德.
人物通讯文贵有情[J]
.新闻窗,2012(3):40-41.
10
郁沅.
释《纤禾农》与《沈著》——《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二[J]
.湖北社会科学,2010(8):129-131.
被引量:2
文学评论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