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效运用后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必然会开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推进大学生心理学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
王德强
谢国旗
机构地区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
出处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84-85,共2页
Journal of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Quarterly
关键词
后现代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号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简介
王德强(1971-),男,河北黄骅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政工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赵梅.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流派[J]
.理论学刊,2005(6):62-63.
被引量:13
2
杨英,郭永玉.
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379-384.
被引量:16
3
刘金平.
试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心理学[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43-4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邹诗鹏.
理解后现代性与现代性[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2):7-13.
被引量:4
2
方俊明.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1):149-154.
被引量:19
3
刘放桐.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J]
.国外社会科学,1996(3):3-6.
被引量:37
4
高峰强,车文博.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
.心理科学,2001,24(1):50-53.
被引量:27
5
赵光武.
后现代主义哲学概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5):95-96.
被引量:8
6
贾林祥.
心理学后现代建构之思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6(3):6-9.
被引量:15
7
包国光,王子彦.后现代主义的实质与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8
[5]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9
[6]大卫*格里芬等.超越结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0
[7]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及其依据,超越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1
1
林雪.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J]
.海峡科学,2010(11):138-139.
被引量:1
2
刘冉,张海燕.
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特征[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S2):17-20.
被引量:1
3
杨淑芸,刘欣.
当代心理学中文化因素兴起的成因[J]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57-61.
被引量:2
4
蒋京川,叶浩生.
论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位与理论存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2.
被引量:3
5
田守花,连榕.
后现代主义人格理论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43-147.
被引量:1
6
陈玉娟.
话语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立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3-116.
被引量:6
7
崔景贵.
“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J]
.教育科学研究,2006(12):48-52.
被引量:4
8
许华尧.
中国巫术文化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3):79-83.
被引量:2
9
杨彩霞,王伟.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J]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35-138.
被引量:4
10
严瑜.
现代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及未来走向[J]
.江汉论坛,2008(9):45-47.
被引量:1
1
赵爱学,刘永恒.
大四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与对策[J]
.党史博采(下),2006(2):45-46.
被引量:1
2
陈小萍,张海钟.
关于中国本土化女性心理学建设问题的探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9-111.
被引量:3
3
冯淑芬.
爱是教育的本源[J]
.吉林教育(综合),2015,0(12):85-85.
被引量:1
4
王荣发.
论和谐思维的基本特征[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88-93.
被引量:3
5
彭立勋.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74-89.
被引量:16
6
宋喜贵.
让生命在场[J]
.中学生物教学,2017(3):1-1.
7
林观华.
有效运用校园心理剧提升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探索[J]
.新课程学习,2015,0(7):22-22.
8
卢菊江.
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J]
.江汉学术,1999,30(1):99-102.
9
刘保顺,路刚.
对实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J]
.山东电大学报,2009(1):33-34.
10
廖正峰.
教师工作效率的心理学问题[J]
.应用心理学,1993(3):32-36.
被引量:1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