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前后新闻报道的框架变化——以《人民日报》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知情诉求变得愈来愈强烈。2008年5月1日,国务院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正积极向“信息公开”时代迈进,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视与尊重。
作者
唐琳
郑希羚
机构地区
武汉纺织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共3页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人民日报》
新闻报道
公众知情权
2008年
信息时代
国务院
监督权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丁柏铨,刘爽.
论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发布与舆论控制[J]
.新闻知识,2004(11):18-21.
被引量:10
2
李彬,吴风.
传媒变易之一 从2008年新闻热点看转型期的中国传媒[J]
.青年记者,2009(5):9-11.
被引量:1
3
李铁锤,李志国.
《信息公开条例》与危机传播的磨合点[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2):29-30.
被引量:1
4
框架理论.[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83721.htm?fr=ala0_1.
5
张荣刚.
新闻叙事框架与新闻视角之关系[J]
.新闻与写作,2004(6):20-22.
被引量:8
6
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N/OL].中华工商时报,2007-04-25.http://news.sohu.com/20070425/n249668083.shtml.
7
河南杞县钴60事故:找找"不必公开"的思想根源[N/OL].广州日报,2009-07-22.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7-22/1786743.shtml.
8
徐迅雷.《信息公开条倒》会成为"概念法律"吗[N/OL].中国法院网,2008-05-0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李东.
日本社会舆论形成的三极模式评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4):80-83.
被引量:11
2
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第5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
成思危:《关注中国 纵论天下——强国论坛这五年·序》,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版.
4
(加)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著,胡正荣等.传播政治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0.
5
林爱珺.
基于知情权的国家保密制度研究[J]
.新闻大学,2008(1):70-76.
被引量:4
6
张西明.
我国新闻侵权诉讼及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7(1):19-2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6
1
丁柏铨.
论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关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进行考察[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27-34.
被引量:17
2
徐斌.
中小学网络舆情成因及处置刍议[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8):101-101.
3
王玉珠.
谈高校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J]
.新闻世界,2010(6):233-234.
被引量:12
4
王玲.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4):67-68.
被引量:3
5
宋昌荣.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和方法探析[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10,37(4):173-175.
被引量:2
6
石可琰.
论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公关[J]
.新闻窗,2011(1):30-32.
被引量:1
7
罗以澄,赵平喜.
从新闻执政到公共服务:重构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J]
.江淮论坛,2013(6):5-9.
被引量:3
8
钟婧怡.
报纸媒体报道的框架分析——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报纸报道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6):102-105.
被引量:1
9
杨志威.
从舆情方面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3):248-249.
被引量:1
10
吴珏.
新世纪国内新闻话语主观性的跨学科研究综述[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3):47-5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吴文革.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20-124.
被引量:12
2
赵振宇.
严格问责制,确保《公开条例》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的问题与思考[J]
.新闻记者,2010(8):13-16.
被引量:4
3
赵双阁,强月新.
论政府信息公开对大众传媒的建构性影响[J]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2009(1):66-7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于佳.
浅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J]
.青年记者,2011(5Z):90-91.
1
邓涛,黄芙蓉.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社会责任[J]
.现代视听,2011,0(8):30-32.
被引量:1
2
邓涛,黄芙蓉.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社会责任[J]
.新闻知识,2011(5):23-24.
被引量:2
3
陈力丹.
传媒一定要有“报道阶段”的意识[J]
.新闻与写作,2008(6):21-21.
4
黄萍.
《信息公开条例》 对档案信息服务 的影响及对策[J]
.档案时空,2010(2):22-24.
被引量:1
5
帅兴华.
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公开和社会责任[J]
.青年记者,2008(32):10-11.
6
李铁锤,李志国.
《信息公开条例》与危机传播的磨合点[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2):29-30.
被引量:1
7
肖正德.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J]
.秘书,2009(2):36-38.
8
白清礼.
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之间的冲突与制衡[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2):7-9.
新闻知识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