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解构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所提倡的批判理念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只有正确审视后现代解构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消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作用。
作者
康永征
王跃敏
机构地区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
太原科技大学
出处
《福建高教研究》
2010年第3期47-49,56,共4页
关键词
后现代
解构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出路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康永征(1979-),男,山西文水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讲师; 王跃敏(1981-),女,山西绛县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2007级硕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哈桑.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37.
2
李辽宁.
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2008(5):43-45.
被引量:15
3
田兆耀.
评罗布——格里耶的“视觉主义”[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66-70.
被引量:3
4
阿兰·洛德威.后现代主义景象[A].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
杨荣.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高等教育,2008,(2).
6
赵野田,张应平.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2):23-27.
被引量:16
7
黎君.
论“人的可能”与教育[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69.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陈作珊,许国锋.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2):98-101.
被引量:10
2
戴维.洛奇,王家湘.
现代派、反现代派与后现代派[J]
.外国文学,1986(4):68-73.
被引量:3
3
高清海.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
.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6
4
叶雷.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新论[J]
.前沿,2004(6):156-158.
被引量:26
5
罗洪铁,张丽华.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探讨[J]
.探索,2004(3):89-92.
被引量:23
6
梁斯.
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
.教育与职业,2005(6):38-39.
被引量:6
7
李文辉.
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J]
.理论观察,2001(2):22-24.
被引量:3
8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2):4-10.
被引量:112
9
胡凯.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2-56.
被引量:35
10
卢景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
.探索,2006(2):112-11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80
1
张介一.
提高房地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
.区域治理,2018,0(25):17-17.
2
王仰飞.
后现代主义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S1):36-37.
被引量:10
3
蒋永华.
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
.高校教育管理,2002(3):24-27.
被引量:63
4
王欣瑜.
教育——回到你自己[J]
.成功,2007(10):11-11.
5
张玮.
后现代主义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高教探索,2004(2):71-73.
被引量:1
6
唐新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90-92.
被引量:24
7
吴立保,杜学元.
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2):66-69.
8
王东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
.教学与研究,2005(2):85-90.
被引量:141
9
傅金兰.
课程生态观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26-28.
被引量:5
10
管素叶.
以学生为本建构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7):165-167.
同被引文献
8
1
徐丹.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J]
.传承,2009,0(2):66-67.
被引量:7
2
申林.
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1(3):1-2.
被引量:8
3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季苹,张文清.学校文化自我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6
蔡桂如.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倦怠及其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35):116-118.
被引量:5
7
黎君.
论“人的可能”与教育[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69.
被引量:49
8
社会互构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4):123-12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朱宏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后现代文化境遇与思考[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121-123.
2
耿世雄,康永征.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创新[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1):88-90.
3
孙雯娟,王月竹.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1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桂林.
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养成中的精神引领研究[J]
.中国培训,2017,0(8):223-223.
1
张武桥.
解构文化视域中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理论建构[J]
.改革与开放,2012(06X):194-195.
2
彭万英.
谈我国高等学校的升学教育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1(5):24-25.
3
李春英.
完善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行为——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行为的转变[J]
.小学时代(教师),2011(8):64-64.
4
李林.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成就与反思[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37-38.
被引量:4
5
朱丽媛,丁兆伟.
正确审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4):74-74.
6
杜红琴.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2007(1):13-15.
被引量:1
7
李晓东.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6(8):125-125.
8
孙玉娟.
语文教师的目标设定与成效的关系[J]
.吉林教育,2009(1):56-57.
9
王宝娣.
让学生真正走近文学名著[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S):88-88.
10
杨静.
浅谈中学古文教学[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5):63-63.
被引量:1
福建高教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