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坚持与责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这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感,我们的社会与人生就只有造化而无教化了。所以,儒家的义利之辩对“士”这一阶层的教育是“不屑言利”,这决非是文人对身份的一种虚荣,而是对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的一种清醒认知。
出处
《财经文摘》
2010年第6期101-105,共5页
Financial Digest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中国文人
义利之辩
使命感
“士”
孟子
造化
儒家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胡发贵.
“好辩”与良知:孟子“好辩”诠解[J]
.江海学刊,2006(6):23-27.
被引量:1
2
善解人意的星座女生前三名[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3(3):61-61.
3
赖志明.
从孟子“好辩”看其逻辑观[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0(4):19-22.
被引量:8
4
兰国庆.
孟子“予岂好辩哉”探析[J]
.昌吉学院学报,2009(1):62-64.
5
郭美华.
士者的担当[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4):20-23.
6
彭龙富.
“傻瓜”之辩[J]
.科海故事博览,2009(4):38-38.
7
沈振奇.
孟子与庄子互不提及之谜[J]
.文史知识,2005(5):122-127.
被引量:1
8
王湛超.
三辩的奇幻之旅[J]
.深交所,2014(4):8-9.
9
孙海燕.
岂日好辩 乃若其情——读周炽成著《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辩》[J]
.原道,2016(3):280-285.
10
董庆保.
孟子“好辩”散论[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105-108.
被引量:2
财经文摘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