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资本与全球化的多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资本不会满足于最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具有时间差异的历史纳入自己的范围,并最终要从外在的角度占有世界。但问题是,地球只有一个,世界却是多极的。谁在企图用资本的逻辑让地球的一来化约世界的多,谁就仍然把资本的运动描述成为"神秘的抽象",根本不能诠释全球化之本质。
作者
沈佳强
机构地区
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2,共3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全球化
资本
形而上学
批判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简介
沈佳强(1965-),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丰子义.
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3):24-30.
被引量:8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张文喜.
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知识范型[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0(6):69-74.
被引量:1
4
大卫·哈维,初立忠,沈晓雷.新帝国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9;29-31.
5
车玉玲.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J]
.哲学研究,2009(4):125-126.
被引量:1
6
科耶夫.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M].华夏出版社.187-207.
7
F.费迪耶,丁耘.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
.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24
8
克里新·桑希尔,陈江进.德国政治哲学:法的形而上学[M].人民出版社,2009.293-29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张雄.“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中国经济哲学评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0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51页.
3
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45页.
4
简·阿特·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共引文献
940
1
王海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追问及其实践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35-44.
被引量:28
2
吴刚.
教育家与教育精神[J]
.教育发展研究,2019,0(24):1-7.
被引量:21
3
吕世荣,聂海杰.
马克思哲学何以是改变世界的哲学[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1):91-100.
4
王一帆,李倩倩.
重思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以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批判”为切入点[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8,34(5):8-14.
5
汪洪涛,丁浩.
马克思对资本实现自身过程的揭示及其当代意义[J]
.海派经济学,2019(4):69-80.
6
陈永杰.
“感性直观”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性翻转[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10-118.
被引量:7
7
王凯,李勇.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认识论革命探微[J]
.贵州社会科学,2024(5):33-39.
被引量:1
8
陈士聪.
如何理解"理性"与"资本"的关系? ——基于"现代性逻辑"界定的考察[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2):59-65.
被引量:2
9
赵绥生.
论共产党先进性两个标准的辩证统一[J]
.理论观察,2004(4):22-23.
10
陈珏宇.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析论[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9(2):34-40.
被引量:3
1
姚继冰.
劳动概念的多重逻辑变奏——马克思《手稿》中“劳动”概念的文本学考察[J]
.理论探讨,2003(4):31-34.
被引量:3
2
杨耕.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J]
.新华文摘,2010(3):34-37.
3
李.
人的本质是什么?[J]
.资料通讯,2007(6):52-52.
4
我总是不开心,怎么办?[J]
.少先队小干部(下半月刊),2010(12):28-29.
5
少贝.
论儒道互补[J]
.甘肃社会科学,1993(3):120-120.
6
杨耕.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J]
.哲学研究,2009(9):3-10.
被引量:12
7
孟宪强.
浅谈物理学中的相对性[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0(5):21-22.
8
李巍.
革命的多重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J]
.理论视野,2017,0(2):31-35.
被引量:3
9
李海林.
论语文课程的哲学基础[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92-98.
被引量:2
10
单谓祥.
重视伦理道德,使中国基督教能够与时俱进[J]
.天风,2002(11):48-49.
社会科学家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