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理性到信仰:西方自由观的转向——对奥古斯丁信仰自由观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古希腊理性精神与基督教信仰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奥古斯丁扬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理性自由观,提出了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信仰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展示了信仰、自由意志和理性三者之间富有张力的依存关系,实现了西方自由观的转向,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与文化发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自由观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复兴,但由于从根本上并没有克服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困境,现实的人的自由、理性与信仰在黑格尔哲学中都被消解了。即便如此,在当代一些重要的思想家那里,奥古斯丁确立的思维范式依然具有实质性影响。
作者 黄济鳌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作者简介 黄济鳌(1970-),湖北通城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广州51042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0

  • 1赵林.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蜕化[J].宗教学研究,2000(4):70-76. 被引量:9
  • 2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 2.3(第2卷第3节,下面只注卷数和节数),德文译本第三版,Ferdinand Schoningh-Paderborn出版社,1961年,第50页,中文译本参见收入成涫民译的《独语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10页.
  • 3奥古斯丁不满于摩尼教关于恶是实体且来源于实体的学说,就在于依此学说,一个人作恶便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奥氏最后放弃摩尼教而皈依基督教表明,他所要追问的恶是隐含罪责于自身的恶.参见其《忏悔录》卷5第10节,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84页.
  • 4参见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1·34,上引德译本第44页.
  • 5《新约·哥林多前书》10:13.
  • 6我们不会把天体在星空中按某种轨道运行判定为善行,也不会把春蚕吐丝当作什么德行加以酬赏.但是,星空的和谐神妙,大自然的千奇百态,却显示了它们正好是按某种最好的尺度在自己位置上(an sich)存在着,好象是按最好的目的被安排在自己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存在体现了"完成"和"完满",是绝对意义上的"好"即善的体现,这也是万物的美之所在.
  • 7《论自由意志》2·3,上引德译本第51页,中文本参见成涫民译《独语录》第110页.
  • 8这里我想区分行动的两种不同意义的后果,即"实际后果"和"评判后果".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伤,这一行动的"实际后果"就是肉体上和心里上的伤害,而"评判后果"则是这一行动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评判以及由评判给定的内容(比如惩罚).根据这一区分,"肇事者必须承担起行动后果"指的只能是"评判后果",而不是"实际后果".
  • 9对尘世意义的这种强调也许是基督教与佛教的一个根本性不同所在.
  • 10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2·3,上引德译本第50页,参见中文成译本《独语录》第110页.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