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沟通之变解读 被引量:2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Changes in The Love of the Fallen City by Zhang Ai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小说《倾城之恋》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再现了在家族和战争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主人公心灵沟通的过程及内心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由此而影像出人生哲学:在末日意识下用真情沟通安稳生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Through dialogue and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he novel The Love of the Fallen City re-appears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of their respective inner mind under the familial and wartime background, showing the human philosophy that peaceful life of mental communication with true love is the key to the eternal human mental pursuit in the doomsday consciousness.
作者 李丛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末日意识 真情 沟通 安稳 永恒 the doomsday consciousness true feeling communication peace, eternity
作者简介 李丛(1975-),女,辽宁盘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学、语言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托多洛夫 王东亮 王晨阳译.批评的批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8..
  • 2陶东风.艰难不是分享就可以度过的[J].作家报,1997-05-15.
  • 3邵健.可疑的现实主义[J].钟山,1997,(1).
  • 4诺思洛普·弗莱.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5金克木.文化三型·中国四学[J].读书,1987,(1).
  • 6斯多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4.
  • 7胡兰成.《今生今世》.三三书坊,1990年,第429页.
  • 8王宏图.《文明末日劫难前的颤栗:中西文学末日意识比较小札》,引自王宏图.《快乐的随涂随抹》.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55、53页.
  • 9钱理群.《"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史的一个侧面》.见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239-266页.
  • 10张爱玲.《谈跳舞》中《长生》(Back to methuselab).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