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技术进行育种试验。结果表明,烟台地区适宜外植体(幼胚)的有效胚龄期为 14~20 d,最适胚龄期 16 d,培养历期为 120~150 d ;幼胚盾片应向上放置;2,4- D 浓度大小随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 1~4 m g / L 时分化率最高;选择分化率高的优良基因型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的关键。采用本技术能够创造较多的再生群体,并能较常规育种提前 3~5 年选育出优良小麦品系。
作者
王常云
王作全
李晓亮
王志新
周德强
卢建声
王丽辉
机构地区
山东烟台市农科院
山东莱山区林业局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幼胚
离体培养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54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58
参考文献
3
1
梁竹青 高明尉.不同小麦基因型对体细胞组织培养的反应[J].中国农业科学,1986,(2):42-48.
2
梁竹青.供育种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作物学报,1988,14(2):137-142.
3
曾寒冰.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植株.东北农学院学报,1998,(1):1-8.
共引文献
12
1
钟国庆,高明尉,成雄鹰,梁竹青.
小麦体细胞再生株中等臂染色体构型[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21(6):72-77.
2
曹原,刘志学,黄晔俊.
冬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5):503-507.
3
覃建兵,汪越胜,何光源.
胚龄对小麦盾片组织培养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439-441.
被引量:2
4
陈升位,张琼仙,毛孝强,刘思严,王晓丹.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材料幼胚一步成苗培养技术集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1):20-23.
被引量:1
5
曹银萍,吴欣,胡彦民,李立丹,李春华.
硝态氮和氨态氮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J]
.河南科学,2006,24(2):219-222.
被引量:1
6
李璟琦,王成社.
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诱导[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7):139-141.
被引量:3
7
伍玲,朱华忠.
一种高效建立小麦再生系统的方法[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262-265.
被引量:3
8
李璟琦.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70-73.
被引量:1
9
龙素霞,赵芳华,许振龙,肖凯.
冬小麦成熟胚高频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适宜条件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8,23(B06):26-30.
被引量:9
10
左静静,刘少翔,闫贵云,牛瑜琦.
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81-8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54
1
张阳,郝晶.
小麦体细胞胚培养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140-141.
被引量:4
2
王亚馥,崔凯荣,陈克民,刘志学.
小麦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1992,39(S1):29-29.
被引量:10
3
臧靖巍,阚建全,陈宗道,赵国华.
青稞的成分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15(4):43-46.
被引量:164
4
关畅,曾寒冰,李文雄.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建成[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3,24(2):107-116.
被引量:5
5
吉前华,任正隆.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组培特性和转基因受体选择[J]
.作物学报,2004,30(9):855-860.
被引量:9
6
唐宗祥,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任正隆.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3):203-205.
被引量:28
7
高俊山,叶兴国,马传喜,林毅.
不同组织培养途径对小麦再生能力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3,12(6):406-411.
被引量:11
8
陈耀锋,王丽敏,丁云姣,李春莲,郭月霞,韩德俊,任慧莉,郭东伟,奚亚军.
Cu^(2+)对小麦幼胚脱分化和高频再生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0):1-4.
被引量:13
9
谷立坤,张建云,张世敏,贾新成.
不同质量浓度2,4-D对硬粒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4):452-455.
被引量:6
10
孙春歧,于淑池,齐志广.
低温对诱导小麦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出愈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60-6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4
1
王廷璞,陈荃,崔爱明,刘瑞媛,马伟超.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44-48.
被引量:1
2
穆德智,杨菁,田海宁.
激素对青稞胚愈伤、分化培养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9-12.
3
丁晓义,姜鸿明,王丽,于经川,刘兆晔,刘克宁,陈永娜.
小麦一年五代快速发育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35-137.
被引量:13
4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对外源物质响应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2):49-53.
被引量:10
5
陈军营,文付喜,何盛莲,陈新建,许海霞,程西永.
ABA和AgNO_3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46-48.
被引量:23
6
李璟琦,王成社.
小偃22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诱导[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7):139-141.
被引量:3
7
李琴,江千涛,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
生长素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5):806-810.
被引量:7
8
李璟琦.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72-74.
被引量:2
9
张金林,石明辉,许瑞,李唯,王锁民.
提高春小麦幼胚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率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49-53.
被引量:4
10
伍玲,朱华忠.
一种高效建立小麦再生系统的方法[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262-26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8
1
张阳,郝晶.
小麦体细胞胚培养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140-141.
被引量:4
2
王廷璞,陈荃,崔爱明,刘瑞媛,马伟超.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44-48.
被引量:1
3
宣云,黄群策,秦广雍,霍裕平.
小麦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再生因素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9-12.
被引量:1
4
穆德智,杨菁,田海宁.
激素对青稞胚愈伤、分化培养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9-12.
5
吉前华,任正隆.
影响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特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4.
被引量:2
6
谷立坤,张建云,张世敏,贾新成.
不同质量浓度2,4-D对硬粒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4):452-455.
被引量:6
7
唐宗祥,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任正隆.
不同小麦成熟胚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萌发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33-36.
被引量:11
8
王新国,任江萍,李磊,尹钧.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5-8.
被引量:11
9
祁永斌,李和平,廖玉才.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2):117-120.
被引量:15
10
李雪,韩烈保,陈季琴.
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的研究[J]
.草业科学,2005,22(5):45-49.
被引量:6
1
迟铭,方兆伟,李健,樊继伟,秦德荣,徐大勇.
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11-113.
被引量:9
2
刘保申,张建军,殷丽青,杨晓艳,章振华.
水稻花药培养育种中花粉植株群体规模探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7(2):194-198.
被引量:1
3
王勇,任崴,祝长青.
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
.种子,2011,30(8):17-20.
被引量:1
4
周秀艳.
加快水稻新品种育成的几种方法[J]
.中国林副特产,1999(1):33-33.
被引量:1
5
张晓丽,魏俊杰.
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的因素[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38-139.
被引量:7
6
苗立新,李鑫,李珣,张丽丽,刘中卓.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在辽宁粳稻育种中的应用[J]
.北方水稻,2012,42(6):72-74.
被引量:1
7
温之雨,王培,张艳敏,刘立安.
小麦花培后代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9,16(3):53-56.
8
顾德峰,杨伟光,王晓丽,刘宝.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J]
.作物杂志,1994(4):14-15.
9
葛胜娟.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
.种子,2013,32(9):47-50.
被引量:1
10
王越人,张健,李福林,徐宝峰,许正学,曲海涛.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标准及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5):131-131.
被引量:2
麦类作物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