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承上启下的桥梁——论孙犁的文学语言观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孙犁的文学语言观,是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贡献之一,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管窥其文学语言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维度,是孙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孙犁对文学语言与思想内容,文学语言与作家气质、个性之间的本质关联的认知和理解,都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价值。
作者
刘东方
机构地区
聊城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孙犁
现代语言学
语言本体论
语言工具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东方(1966-):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现代语言观念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与文体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4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孙犁.《<芸斋琐谈>三》.《<孙犁文集>续编二理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
2
孙犁:《文艺学习》,《孙犁文集》第4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3
孙犁.《散文的虚与实》,《<孙犁文集>续编二理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4
孙犁.《再谈通俗文学》,《<孙犁文集>续编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5
孙犁.《论风格》,《<孙犁文集>四》,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6
孙犁.《和谌容的通信》,《<孙犁文集>续编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281,281页.
7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95页.
8
左拉.《论小说》.《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八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9
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1页.
10
韦勒克 沃沦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
共引文献
147
1
姚文放.
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J]
.学术月刊,2004,36(7):90-97.
被引量:5
2
陈浩.
隐喻认识论[J]
.修辞学习,2003(2):9-10.
被引量:1
3
温潘亚.
文学史的“同存结构”与“外部权威”——艾略特批评理论中的文学史意识[J]
.文艺研究,2004(4):95-98.
被引量:1
4
刘小新.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J]
.东南学术,2004(3):136-140.
被引量:7
5
刘波.
《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18.
被引量:23
6
蒋述卓,何明星.
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J]
.中国比较文学,2003(1):85-96.
7
王素霞.
浮出海面——论文学史叙述声音的转换[J]
.当代作家评论,2000(6):71-76.
被引量:1
8
汪正龙.
论文学意图[J]
.文学评论,2002(3):160-167.
被引量:4
9
顾祖钊.
论中西文论融合的四种基本模式[J]
.文学评论,2002(3):168-174.
被引量:19
10
包鹏程,孔正毅.
纪录片中的修辞[J]
.新闻大学,2004(8):82-8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9
1
贾平凹.
孙犁论[J]
.当代作家评论,1993(3):4-5.
被引量:9
2
郜元宝.
孙犁“抗日小说”三题[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1):37-41.
被引量:7
3
杨劼.
赵树理和孙犁——“延安小说”变革的艺术解读[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2):20-28.
被引量:7
4
王彬彬.
孙犁的意义[J]
.文学评论,2008(1):165-172.
被引量:11
5
陈非.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三种样态小说——以丁玲、赵树理、孙犁为代表[J]
.南京社会科学,2008(6):83-90.
被引量:5
6
孟繁华.
百年中国的主流文学——乡土文学/农村题材/新乡土文学的历史演变[J]
.天津社会科学,2009(2):94-100.
被引量:80
7
谢永红.
浅析孙犁小说的语言特色[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6):50-54.
被引量:2
8
郭国昌.
孙犁:延安文学体制的“疏离者”[J]
.兰州学刊,2014(6):58-68.
被引量:3
9
熊权.
“革命人”孙犁:“优美”的历史与意识形态[J]
.文艺研究,2019,0(2):75-8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胡平.
孙犁小说语言特色刍议[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7X):19-20.
2
景兴燕,袁盛勇.
革命的诗化抒写--孙犁延安时期的形式创造[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6):2-9.
1
刘东方.
现代语言学意义上周作人的现代白话语言观[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6):51-54.
被引量:3
2
李学军.
浅论汪曾祺小说语言的审美观[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4):51-52.
被引量:1
3
刘东方.
老舍与赵树理的现代文学语言观[J]
.文艺争鸣,2012(11):82-84.
4
肖翠云.
从工具论到本体论——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的视域转变[J]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1):79-84.
被引量:2
5
王毓红.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语言本体论及其文学语言观的比较阐释[J]
.湘南学院学报,2008,29(4):21-25.
6
郭泓志.
魏晋南朝的文学语言观[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42-45.
7
刘东方.
重新认识孙犁文学语言观的价值[J]
.文艺争鸣,2009(10):81-84.
被引量:1
8
李会芳.
从“诗言志”看刘勰的文学语言观[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6):177-182.
9
李中华.
周作人和孙犁文学观比较[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6):51-53.
被引量:2
10
肖莉.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审美追求[J]
.修辞学习,2006(1):47-49.
被引量: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