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火灾混凝土红外热像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红外检测原理,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对C30混凝土的火灾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火灾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与其受灾温度及强度损失的回归方程。
作者
杜红秀
张雄
机构地区
太原理工大学土木系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2期229-233,共5页
Engineering Mechanics
关键词
混凝土
火灾损伤
红外热像检测
强度损失
分类号
TU528.07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1
杜红秀,张雄,韩继红.
混凝土构筑物的火灾危害与损伤检测评估[J]
.建筑材料学报,1998,1(2):175-181.
被引量:38
2
陈波若.红外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3
金贤玉 钱在兹.混凝土受高温作用的破坏机理[J].工程力学,1994,:580-583.
4
潘承敏,何迎晖.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杨彦克,李固华.
火灾砼结构损伤评估现状与发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3(2):6-11.
被引量:15
2
陈鸣,邵永治,应建敏,钱在兹.
加载火烧后的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7(4):479-486.
被引量:8
3
陈积懋.
无损检测新技术的进展[J]
.无损检测,1994,16(8):221-224.
被引量:15
4
朱伯龙,陆洲导,胡克旭.
高温(火灾)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关系[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1):37-43.
被引量:104
5
王春华.
评估火灾后碳素钢丝抗拉强度和受火温度的方法[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2):39-42.
被引量:5
6
钮宏,陆洲导,陈磊.
高温下钢筋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8(3):287-297.
被引量:68
7
李固华,郑盛娥,杨彦克.
高温后砾石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1(6):16-17.
被引量:7
8
李固华,凤凌云,郑盛娥.
高温后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性能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2):1-5.
被引量:27
9
沈蓉,凤凌云,戎凯.
高温(火灾)后钢筋力学性能的评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2):5-9.
被引量:55
10
杨彦克,郑盛娥.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评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4):22-27.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41
1
宿晓萍,隋艳娥,赵万里.
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对比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23-28.
被引量:6
2
龙华春,周志刚,李雨舟.
火损公路盖板通道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
.中外公路,2010,30(4):232-235.
3
陆洲导,苏磊,余江滔.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方法探讨[J]
.住宅科技,2011,31(S1):53-54.
被引量:1
4
张辉.
混凝土超声波速随火灾温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7(8):24-25.
5
刘其伟,王峰,徐开顺,陈晓强.
火灾受损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处理[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2):71-74.
被引量:47
6
张辉.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技术研究[J]
.火灾科学,2005,14(3):150-153.
被引量:6
7
马建秦,陈万春.
衬砌混凝土火灾损伤调查分析及处置措施[J]
.现代隧道技术,2005,42(4):50-54.
被引量:4
8
陆洲导,余江滔,李灿灿.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探讨[J]
.工业建筑,2006,36(1):88-90.
被引量:15
9
周国勇.
火灾建筑物混凝土损伤鉴定案例[J]
.国外建材科技,2006,27(3):36-37.
被引量:2
10
夏丽昆,唐莹娟,莫启元.
SPRITE探测器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的维修性改善[J]
.红外技术,2006,28(6):365-368.
同被引文献
44
1
杨彦克,郑盛娥.
用超声法估定火伤混凝土构件截面上的温度分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28(4):78-83.
被引量:9
2
吕燐龙.
建筑物火灾后混凝土的检测探讨[J]
.混凝土,1994(2):53-55.
被引量:7
3
李为.
结构混凝土损伤层厚度检测[J]
.施工技术,1994,23(3):39-40.
被引量:3
4
张辉.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技术研究[J]
.火灾科学,2005,14(3):150-153.
被引量:6
5
陆洲导,朱伯龙.
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检测方法研究[J]
.工业建筑,1995,25(12):37-41.
被引量:30
6
李延和,闵明保.
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程度的诊断方法[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3):7-14.
被引量:23
7
陆洲导,余江滔,李灿灿.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探讨[J]
.工业建筑,2006,36(1):88-90.
被引量:15
8
贾锋,张坦贤,韩传峰,王同果.
φ70小芯样检测受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的研究[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1):74-80.
被引量:4
9
裴静娴,韩扬,孙新河.
用热发光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烧伤程度[J]
.科学通报,1996,41(15):1409-1412.
被引量:8
10
金贤玉,钱在兹,金南国.
混凝土受火时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0(3):286-29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杜红秀,张雄.
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的红外热像-电化学综合检测技术与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2004,37(7):41-46.
被引量:15
2
曲升级,许田枝.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J]
.浙江建筑,2009,26(11):28-32.
被引量:1
3
吕书秀.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探讨[J]
.河南建材,2012(1):34-36.
4
何春丽.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技术与发展[J]
.河南建材,2013(5):9-11.
被引量:1
5
魏亚,万成,左勇志,马德云.
红外热像法与超声回弹法检测受火混凝土损伤[J]
.建筑材料学报,2018,21(1):131-137.
被引量:7
6
苗春,张雄,杜红秀.
火灾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技术进展[J]
.无损检测,2004,26(2):77-8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徐洪彬,陶双江,李鹏.
基于剩余承载能力的隧道火灾损伤检查评估[J]
.运输经理世界,2022(2):133-135.
被引量:1
2
李国强,吴波,韩林海.
结构抗火研究进展与趋势[J]
.建筑钢结构进展,2006,8(1):1-13.
被引量:81
3
杜红秀.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工程质量,2006,24(4):8-14.
被引量:5
4
韩阳,谢奕汉,王威,蒋锐.
利用包裹体爆裂法测定混凝土的火灾经历温度[J]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8):1156-1160.
被引量:6
5
廉毅,蒋锐,李玉春.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方法研究[J]
.河南建材,2009(1):62-64.
6
曲升级,许田枝.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J]
.浙江建筑,2009,26(11):28-32.
被引量:1
7
王海蓉,陈振中,梁旭东,李涛,梁栋.
秸秆纤维墙体结构高温性能和火灾温度场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1):103-108.
被引量:2
8
魏东,刘应华,向志海.
基于静态参数识别的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受火温度估计[J]
.工程力学,2010,27(1):148-153.
9
陆洲导,苏磊,余江滔,项凯.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的方法与发展探讨[J]
.结构工程师,2010,26(1):131-138.
被引量:13
10
张清华,陈铁群,谢宝忠.
超声与涡流复合式无损检测的机理及应用[J]
.现代制造工程,2010(3):140-144.
被引量:4
1
杜红秀,张雄,韩继红.
混凝土火灾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与评估[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9):1078-1082.
被引量:30
2
杨红,刘加平,黄振利,杨西伟.
墙体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及热工缺陷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04(5):38-40.
被引量:19
3
张洁龙,杜红秀,张雄.
火灾损伤混凝土结构红外热像检测与评估[J]
.高技术通讯,2002,12(2):62-65.
被引量:8
4
吴慧萍,杜红秀,成聪慧,阎蕊珍.
高强混凝土高温后的红外热像检测[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1):87-92.
被引量:6
5
沈建祥,冯根霞.
红外热像与建筑安全检测[J]
.住宅科技,2011,31(S1):69-71.
6
唐雅芳,张志远,唐晨浩,王骅,徐勤,陆津龙.
建筑红外热像检测的一些影响因素[J]
.化学建材,2008,24(6):26-27.
被引量:3
7
赵鸿,冯平,周云,赵为民,赵鸣.
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建筑物外墙[J]
.结构工程师,2003(z1):357-360.
被引量:4
8
黄沛.
建筑屋面渗漏红外热像检测的有限元模拟及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10,37(12):44-47.
9
杜红秀,张雄,韩继红,李旭峰.
混凝土火烧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与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1998,1(3):223-226.
被引量:14
10
周云,赵为民,赵鸿.
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在房屋检测中的应用[J]
.住宅科技,2008,28(2):42-45.
被引量:7
工程力学
1998年 第A0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