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木荷林带营造技术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木荷林带营造对环境的要求,总结了木荷林带营造方式、营造技术,并指出其带来的营造效益,以为木荷作为混交造林树种和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
方佐昭
机构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政府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208-208,21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木荷林带
造林技术
造林环境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作者简介
方佐昭(1963-),男,浙江衢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1
张煜星.
人工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3):76-78.
被引量:14
2
蒋爱军,闫宏伟.
当前我国人工造林更新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林业资源管理,2006(3):26-29.
被引量:7
3
王瑞辉,谢禄山,罗丹杰.
木荷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2):59-63.
被引量:14
4
李俊民,罗秋林.
深圳市大南山公园生物防火林规划与设计[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08-109.
被引量:3
5
窦道寅.
南阳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20-12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张煜星,师君.
延长林业建设高峰期 保障森林资源数量扩张的持续性[J]
.林业资源管理,2004(4):9-13.
被引量:3
2
周生贤.
当前林业的形势与任务——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
.林业资源管理,2005(1).
被引量:11
3
胡日利,吴晓芙.
林木施肥研究──Ⅰ.肥效理论与基本模型[J]
.中南林学院学报,1994,14(1):1-6.
被引量:28
4
江瑞荣,廖宝生,黄福才.
木荷容器育苗营养基质及播种方式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48-51.
被引量:13
5
吴焕忠,付海真,叶雪凌,练丽.
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防火林带建设的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2):56-58.
被引量:9
6
张煜星.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6):80-87.
被引量:30
7
杨航星.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控制森林火灾发生[J].森林防火,2003,(1):27.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Z],2003.
9
国家林业局.2003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0
回良玉.全面开创新时期国土绿化工作新局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mer/2003-04/03/content814778.htm.
共引文献
34
1
DUAN Wei CHEN WENHUI LI Q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R.China.
Forecast of China’s Forestation Area Based on ARIMA Model[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9(2):50-55.
2
汤景明,翟明普.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5):559-563.
被引量:21
3
王亿青,黄长春,郑建义.
浅谈永嘉县木荷人工造林[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57-57.
被引量:3
4
王兵,魏文俊,李少守,郭浩,白秀兰.
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2):93-98.
被引量:24
5
张煜星.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91-96.
被引量:6
6
郭高程,姜宗清.
瑞安市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7):50-50.
被引量:2
7
张向阳.
中德合作林业项目造林监测的特点和启示[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8(3):53-55.
被引量:1
8
邢凤琴.
木荷与茶叶林带生物防火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87-188.
被引量:1
9
周源,马履一.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107杨幼苗(Populus×euramericanacv.“74/76”)秋季光响应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1-4.
被引量:7
10
张煜星.
造林贡献率定义及造林成效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2010(1):102-10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
1
陈存及.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的应用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2):146-151.
被引量:23
2
沈启昌.
杉木萌芽林与木荷混交效应试验[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3):57-59.
被引量:8
3
周子贵,罗福裕,王根寿,周雪长,郑林水,傅金贤,刘文浩,周肇恒,罗修宝,杨幼平.
生物防火林带混交复层结构与配置及适地适树试验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6,16(3):7-14.
被引量:25
4
胡喜生,宋萍,洪滔,范海兰,洪伟,吴承祯.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木荷种群动态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58-61.
被引量:5
5
汤景明,翟明普.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5):559-563.
被引量:21
6
杜紫贤,韩永刚,谢锦升,郭剑芬,张静.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初步探讨[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2):5-9.
被引量:10
7
张勇生.
湿地松高产栽培[J]
.安徽林业,2008(1):32-32.
被引量:1
8
郭高程,姜宗清.
瑞安市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7):50-50.
被引量:2
9
葛永金,卢刚,温丽娜,王军峰.
木荷、枫香阔叶混交人工林生长量特性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09,37(6):7-8.
被引量:5
10
高谦.
木荷播种育苗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217-21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王红京.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93-193.
被引量:4
2
殷声毅,王建隆,林露花,项林妹,周美玉.
四年生多树种混交造林调查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5-225.
被引量:9
3
陆皓月.
屏南县天星山森林公园仙山松海景区生物防火林带规划设计[J]
.宁夏农林科技,2017,58(6):31-33.
被引量:1
4
何东雄.
荷木的育苗及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技术[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8(3):41-41.
被引量:1
5
赵秀军.
木荷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7,11(17):50-51.
被引量:2
6
林胜.
基于树干解析的杉木与木荷混交成效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23,50(3):32-3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马宏坤.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云南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J]
.低碳世界,2014,4(4):221-222.
被引量:2
2
曾佩玲,何应会,蒋燚,林建勇,韦铄星,邓荔生.
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效果[J]
.广西林业科学,2014,43(3):285-291.
被引量:9
3
邓荔生,曾佩玲,黄春妹,何应会,韦铄星,李娟.
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99-100.
被引量:13
4
黄春妹,何应会,邓荔生,曾佩玲,韦铄星,王勇.
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生长比较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101-102.
被引量:10
5
陈真泉.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分析[J]
.农技服务,2016,33(2):121-121.
被引量:2
6
李裕华,刘多敏,吴道念,李松海,杨紫龙.
桉树植苗林高产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79-180.
被引量:6
7
夏涛.
三权分置与农民职业心态变迁--基于两类新型农民社区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6):242-244.
被引量:1
8
吴军,蒋建潮,胡飞,徐永宏,钟志真.
建德市珍贵树种主要种植模式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7):163-164.
被引量:2
9
云朝光,李统国,黄清经,吴道念,杨紫龙.
广西百色桉树抗旱措施初步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7,47(3):73-75.
被引量:1
10
林艳,何紫迪,毛积鹏,蒋开彬,王金榜,黄少伟.
木荷基因组SSR位点开发及初步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9):1766-1771.
被引量:7
1
牛维其.
泸溪县军亭界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16,29(1):106-107.
被引量:2
2
方佐昭.
营造木荷林带提升社会效益[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09(8):95-95.
3
吕翠媚,程莉莉.
木荷林带阻火效果及营造技术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1999,25(101):39-40.
4
陶志萍,张继忠,文学正.
营造云南松用材林的关键技术[J]
.绿色科技,2014,16(5):153-154.
被引量:1
5
奚泉.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254-254.
被引量:1
6
胡德顺.
木荷林带 抗御火灾[J]
.安徽林业,1995(4):20-20.
7
孙业文.
木荷育苗与造林技术探讨[J]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0):49-50.
8
邢凤琴.
木荷与茶叶林带生物防火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87-188.
被引量:1
9
韩云松,王含齐.
浅谈混交林营造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7):42-42.
被引量:2
10
林中大,付海真,练丽.
木荷防火林带效益初探[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2):53-55.
被引量:12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