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少数族裔文学翻译的权力与政治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少数族裔与主体民族之间语言文学的互译一向较少为文学研究者所关注,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权力与政治交织下的文化网络则是理解中国不同民族文学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关键。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翻译总是权力沟通、互动、妥协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差异补充、中介传输、文化增生的功能。如果要解除少数族裔文学因为弱势而产生的阐释焦虑,则有必要将中华民族内部语言与文学的多样性落实于具体的研究范式之中,以同情的理解促成多民族文学的和谐共生。
作者 刘大先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9,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WJ07069
作者简介 刘大先。男,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3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多桑.《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第30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 2钱穆.《国史大纲》,第657-658页,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 3鲁贞.《桐山老农集》,第1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
  • 4赵翼.《廿二史剖记校证》下册,第687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 5永瑢.《四库奎书总目》,第714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 6富珠哩翀.《大元通制序》,见苏天爵.《元文类》第4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
  • 7傅海波等.《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537-53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 8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转引自张哲俊.《吉川幸次郎研究》,第306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 9姚华.《曲海一勺·述旨》,见吴国钦.《元杂剧研究》,第70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10赵翼.《陔余丛考》卷十八,第334—33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同被引文献5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