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秆黑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麦秆黑粉病是为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言之一。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菌源逐年积累,加上有些农户私自引种、串种和不重视种子处理.致使小麦秆黑粉病又呈发展趋势,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据调查,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发生在新麦18、新麦19上。近年来,有些品种如温麦6号、矮抗58也成为感病品种。因此,要重视防治小麦秆黑粉病。
作者
王红灿
机构地区
获嘉县农业局
出处
《河南农业》
2010年第4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小麦生产
秆黑粉病
发生特点
防治
感病品种
秸秆还田
发展趋势
种子处理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1
常伟良,张新伟,卢献红,王冰冰.
小麦秆黑粉病危害回升原因及防治新技术[J]
.河南农业,2007(19):10-10.
被引量:3
2
王国勇.
小麦秆黑粉病咋防治[J]
.农家参谋,2006(11):10-10.
被引量:1
3
张学道.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3X):30-31.
被引量:1
4
马国成,杨桂芹.小麦秆黑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1997(5):23.
5
张惠霞,孙志刚.
卫辉市小麦秆黑粉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46-146.
被引量:3
6
孙志刚.
卫辉市小麦秆黑粉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4):16-16.
被引量:3
7
吕继康,范雪珍,张学义,张英桃,朱芳.
防治小麦秆黑粉病药效试验[J]
.农药,2000,39(2):31-31.
被引量:6
8
刘卫国.
60%高巧悬浮种衣剂与6%立克莠湿拌剂混用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及增产作用[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2):10-13.
被引量:12
9
安晋森,周家华,陈英慧,王静,武建华.
适期晚播对冬小麦生长生育和气象灾害预防作用[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5):8-10.
被引量:6
10
王迪轩,宋艳欣.
小麦秆黑粉病识别与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2013(6):46-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顺叶.
小麦秆黑粉病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2).
2
王正东.
小麦2种秆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
.农业灾害研究,2015,5(1):1-3.
1
李巧芝,王兵,高建伟,刘培桃.
小麦秆黑粉病加重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对策[J]
.农民科技培训,2013(11):41-41.
被引量:1
2
王国勇.
小麦秆黑粉病咋防治[J]
.农家参谋,2006(11):10-10.
被引量:1
3
孙志刚.
卫辉市小麦秆黑粉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4):16-16.
被引量:3
4
吕继康,范雪珍,张学义,张英桃,朱芳.
防治小麦秆黑粉病药效试验[J]
.农药,2000,39(2):31-31.
被引量:6
5
小麦秆黑粉病[J]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52-52.
6
郑建军.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J]
.河南农业,2007(3):29-29.
7
张志德,杨之为,董瑾瑜.
三种杀菌剂对小麦和秆黑粉病的作用[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20(1):100-103.
被引量:1
8
谢长举,张玉.
麦种“三拌”技术及其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1993,22(4):3-5.
9
陈志申,杨志敏,原国辉,张勇力,傅贵成,宋强,殷花娥.
拌种威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4):388-395.
10
张志德,董瑾瑜,张大鹏.
小麦品种抗秆黑粉病鉴定[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3):22-23.
被引量:2
河南农业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