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
被引量:
6
On the Double Nature of Heritage and Museum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Heri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类缘于保护的需要而非其天然的类别,一项具体的遗产则具有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博物馆对非物质遗产保护负有责任。与其他遗产保护机构相比,博物馆有着独特的优势,非物质遗产保护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课题。
作者
赵明远
机构地区
南通市文化局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4-37,共4页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博物馆
遗产的双重属性
保护
文化特征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作者简介
赵明远(1966-),男,汉,江苏南通人,南通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代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乌丙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1-21.
被引量:48
2
陈建明.
《上海宪章》: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下)[J]
.求索,2003(3):237-23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李松.
无形文化保护是中国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论国家形式的参与与无形文化保护[J]
.中国博物馆,2002(4):29-31.
被引量:3
2
《上海宪章》 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J]
.中国博物馆,2002(4):90-90.
被引量:4
3
孟宪民.
试定义博物馆文化——兼论发展博物馆文化的方针[J]
.中国博物馆,2003(1):24-2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8
1
娥满,李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审视:概念定位、学术运动与日常生活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9-105.
2
宋蓓娜.
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分类保护机制研究[J]
.河北法学,2024,42(3):165-182.
被引量:6
3
李爱红.
论河南民俗文化与河南民间文化心理[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4):82-86.
被引量:3
4
闫增荣.
挠羊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50-52.
被引量:11
5
滕海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J]
.东南文化,2009(1):28-32.
被引量:13
6
王先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J]
.民族艺术研究,2010,23(4):90-97.
被引量:5
7
屈华,夏雪飞.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述评[J]
.文学界(理论版),2010(4):192-194.
被引量:6
8
王先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因素的关系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6):23-34.
被引量:1
9
王学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J]
.民俗研究,2010(4):30-43.
被引量:16
10
刘秀英.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前沿,2011(8):151-15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5
1
陈军科.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J]
.中国博物馆,2004(2):7-12.
被引量:27
2
朱诚如.
文化遗产概念的进化与博物馆的变革——兼谈无形文化遗产对当代博物馆的影响[J]
.中国博物馆,2002(4):9-13.
被引量:11
3
苏东海.
《上海宪章》的意义[J]
.中国博物馆,2002(4):91-92.
被引量:9
4
朱凤瀚,安来顺.
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J]
.中国博物馆,2004(4):8-12.
被引量:12
5
宋向光.
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J]
.中国博物馆,2003(4):1-6.
被引量:39
6
刘康.
论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中原文物,2007(5):108-110.
被引量:6
7
辛儒.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4):126-128.
被引量:12
8
王伯男.
戏剧博物馆与文脉传承[J]
.戏剧艺术,2011(4):98-103.
被引量:2
9
田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展示——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民俗文化》展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78-79.
被引量:4
10
曾芸.
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92-9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6
1
毕荣豪.
博物馆化下的芜湖铁画保护策略[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2):76-80.
被引量:1
2
李龙.
传统戏剧展览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以“偶·影·戏--中国木偶皮影精品特展”为例[J]
.文化艺术研究,2013,6(2):22-25.
被引量:1
3
王冰.
博物馆视域下的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6):159-161.
被引量:1
4
陈振耀.
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安全体系的重构[J]
.中国博物馆,2016(4):39-42.
被引量:3
5
黄智燕,刘莎.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博物馆的布展研究[J]
.建筑与环境,2017,11(5):49-52.
被引量:1
6
黄智燕,李伟华,曾清清.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博物馆类型研究[J]
.安徽建筑,2018,24(3):20-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绍庆.
浅谈中国传统皮影戏的继承与传播[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6):364-364.
2
侯晓斌.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J]
.经济师,2018(12):263-265.
3
史利虹.
试述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的展示理念[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9):138-139.
被引量:3
4
朱文强,徐子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俗类博物馆中的展示设计探析——以南京云锦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2019,0(8):95-96.
被引量:3
5
梁莹.
博物馆安全工作探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12):215-217.
被引量:1
6
张英.
博物馆安全因素的辨识及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J]
.丝绸之路,2020(2):170-171.
7
范俊,孟婕.
基于非遗文化意境符号的展示设计研究[J]
.河北画报,2021(16):19-20.
8
朱妍佳.
芜湖铁画非遗的现代工艺品传承与发展研究[J]
.收藏与投资,2024,15(5):188-190.
被引量:2
9
肖潇.
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事件看我国博物馆消防安全[J]
.科技风,2019(10):209-209.
1
吴伟华.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J]
.中国历史文物,2009(5):82-87.
被引量:3
2
黄仲山.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问题[J]
.文化产业导刊,2014,0(11):19-24.
3
王守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的文化责任[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1):140-143.
被引量:24
4
顾克仁.
中国昆曲博物馆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尝试[J]
.中国博物馆,2005(2):68-71.
被引量:10
5
侯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49-150.
被引量:1
6
丁永忠.
浅谈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
.才智,2010,0(5):139-139.
被引量:4
7
从猫墙“瞥见”生活的美好[J]
.成功营销,2016,0(10):13-13.
8
孙琦.
浅谈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3):58-59.
9
施慧.
新时期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启示——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保护工作为例[J]
.社科纵横,2017,32(4):148-151.
被引量:4
10
秦刘威.
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
.青年时代,2016,0(25):64-64.
艺术百家
2009年 第A0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