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学风教风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强高校学风教风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重大。高校的学风受多维因素的影响,学风和教风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高等学校应该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来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
作者
李祺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商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1期J0122-J0122,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学风
教风
对策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李祺(1977-),男,河南杞县人,郑州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柯灵,胡国珍.
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08(2):71-72.
被引量:6
2
陈冀南.
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1):83-86.
被引量:24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胡国荣,李立清.
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1S):82-83.
被引量:17
2
张梁平.
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6(7):57-58.
被引量:22
3
熊友华,钟丽萍.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被引量:12
4
[4][美]托夫勒,朱志,等.第三次浪潮[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3:83.
5
王香.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刍议[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4):97-97.
被引量:14
6
杜兰晓.
主体性教育与学风建设[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46-4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9
1
付闯,蔡桂芳.
新时期加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及对策[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6):139-141.
被引量:3
2
汪洋,王璐,吴晓明.
基于陕西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风建设问题探讨[J]
.消费导刊,2010(6):187-187.
3
夏志芳.
以教风推动学风全面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32-33.
4
曹文宏.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J]
.社会主义研究,2007(6):77-79.
被引量:28
5
马兰.
教育考试公正与和谐社会[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5):8-10.
被引量:2
6
肖小英.
论高校辅导员与学风建设[J]
.考试周刊,2009(27):136-138.
被引量:7
7
严勇.
宁波诺丁汉大学学风建设的经验启示[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82-84.
被引量:1
8
龚圣,宋光泉,阎杰.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及其对策[J]
.广州化工,2010,38(8):285-286.
被引量:1
9
张立,王玲,朱亦赤,肖志勇.
高校教师教风建设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1):34-36.
被引量:11
10
吕平,张瑞.
高校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探析——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视角[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0-1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0
1
杨健康,胡剑波,赵军.
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结合[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1):227-229.
被引量:9
2
毛尚华.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5(33):33-35.
被引量:57
3
赵继良,莫俊生.
建设良好学风的目标及方法[J]
.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6,15(2):53-59.
被引量:3
4
刘丰.高校如何在教风与学风建设中有所作为.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4:49-52.
5
许东霞.
论教风、学风、考风、校风的良性循环建设[J]
.今日科苑,2008(2):39-39.
被引量:3
6
陈冀南.
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1):83-86.
被引量:24
7
周贤君.
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思考与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3):65-66.
被引量:21
8
滕明兰.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4):146-148.
被引量:118
9
张淑霞.
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当代教师教育,2005(S1):260-264.
被引量:10
10
颜水发.
高校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问题的认识与实践探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2):71-7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龚圣,宋光泉,阎杰.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及其对策[J]
.广州化工,2010,38(8):285-286.
被引量:1
2
杨絮,臧景峰,陈玉群.
高校党员教师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J]
.科技资讯,2010,8(34):239-239.
被引量:7
3
陆文.
教风建设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26):229-229.
被引量:4
4
陈华辉.
论教风学风建设经验[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237-237.
被引量:2
5
彭春秀,洪明伟.
农科院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建设对策——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10882-10885.
被引量:4
6
侯亚合.
对高职院校践行橡胶品格教育的思考[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65-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杨煌,李剑泉,雷燕,卢进.
高校党员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S1):36-39.
被引量:2
2
臧景峰,王宇,杨絮,于晓霞.
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教书育人质量[J]
.科技资讯,2012,10(33):216-216.
被引量:2
3
王迪军.
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三风”建设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93-94.
被引量:3
4
严瑛.
冬去春来话教风[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42(4):127-127.
5
朱久娟,靳久良,王传超.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 共建和谐校园[J]
.科技资讯,2013,11(20):213-214.
6
李艳杰,丁胜锋,战颂.
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
.时代教育,2014(17):20-20.
7
周海英,吴艳.
关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现状的深层思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68-69.
被引量:1
8
侯亚合.
对高职院校践行橡胶品格教育的思考[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65-67.
被引量:1
9
崔曼丽,杨啸,汝晶,张朔玮.
高校学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2016(36):142-144.
被引量:2
10
图雅,刘德林.
差异化思路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探究[J]
.内蒙古教育(B),2017,0(11):34-35.
被引量:2
1
许先芳.
关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64-65.
2
任贯中.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多维因素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2,25(2):103-104.
3
黎军.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190-191.
4
魏彤儒,余婷婷.
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90-192.
被引量:20
5
刘永琴,龚德喜.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
.科学咨询,2008(4):45-45.
6
谢登祥.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
.科学咨询,2016,0(34):85-85.
7
鄢洪平,吴小红.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科教文汇,2009(22):9-10.
被引量:4
8
蒋嵘涛,吴梅.
大学生就业难的三维分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4.
被引量:2
9
周仕德.
大学教与学学术研究:意涵取向、核心观点及发展趋势[J]
.高教探索,2014(4):83-91.
被引量:5
10
成波.
影响大学女生公体课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J]
.时代教育,2011(8):86-86.
被引量:1
科技信息
2009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