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定量测算
-
1郭冬生,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模式[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4):948-954. 被引量:74
-
2朱纯明.河南省秸秆生物质资源量测算[J].现代农业科技,2011(7):292-294. 被引量:5
-
3陆壮丽,谭静.广西农业绿色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12-15. 被引量:9
-
4杨皓然,宋戈,杨光,张雪,周春凤.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及其碳足迹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1):82-88. 被引量:14
-
5杨子生.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评估[J].山地学报,1999,17(A05):32-35. 被引量:8
-
6卞鸿雁,庞奖励,任志远.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核算[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81-86. 被引量:2
-
7肖雨琳,魏欣,刘宝元,姜洪涛,郭乾坤,赵玉明,王大安.北京山区果园水平阶整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6):81-86. 被引量:10
-
8吴明作,孟伟,赵勇,袁远.河南省农业剩余物资源潜力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4,32(2):222-228. 被引量:4
-
9卞鸿雁,庞奖励,任志远,徐茜.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益时空动态——以黄土高原南部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2,31(9):2391-2396. 被引量:21
-
10叶墉,任运刚,龙训建.基于遥感技术的分散式水源水质监测初探——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206-120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