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诗史”意识于明清文学之特质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其奸。"这种种对经史学说的论述直接导致了明清"诗史"意识的形成。于是,以诗代史的"诗史"观便成了当时士人的普遍追求。这既是"天地间无非史而已"史观的延伸,亦是易代之际特定时空的产物。而后,"诗史"观内涵的深化,使得诗与史的文体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诗学与叙事彼此交融的趋势。尽管这种交融并没有在根本上影响诗、史分家的传统,但诗学与叙事之间呈现出的良好互动,使得明清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色。
作者 陶俊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2,共3页 Seeker
作者简介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 2王世贞.《弇山人四部稿》卷一四四,艺苑卮言,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
  • 3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 4黄宗羲.《南雷文约》卷一,《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兼经筵日讲官次公董公墓志铭》,第362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05.
  • 5屈大均.《屈大均全集:翁山文钞》卷一,《东莞诗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页.
  • 6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一,《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68页.
  • 7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一六,《国史策》,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
  • 8施闰章.《施愚山集:文集》卷四,江雁草序,黄山书社1982年版,第68-69页.
  • 9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6,1295页.
  • 10黄宗羲.《南雷文案:前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57

  • 1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A]..见《历代诗话续编》第452页[C].中华书局,1983年版..
  • 2沈括.《梦溪笔谈》[M].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页.
  • 3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8,第48页.
  • 4范温.《潜溪诗眼》[M].,..
  • 5章学诚.《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A]..《文史通义·外篇一》[C].,..
  • 6刘攽.《中山诗话》[A]..《历代诗话》[C].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5页.
  • 7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大出版社,1996年第1版..
  • 8张国光.《金圣叹批本西厢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9,212,44,152,248,65,89,121页.
  • 9王夫之.《姜斋诗话》卷2[M].,..
  • 10袁枚.《答蕺园论诗书》[A]..《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C].中华书局,1981年版..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