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民主化的本质——从国家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2

On the Essence of Democratization——Viewing from the Angle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自由选举视角来看待民主化,进而把实施普选作为民主化的标志,存在一定局限性。实际上,民主化是现代国家建设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所以应把民主化放在现代国家建设中来理解,它内在地包含了国家制度建设、公民的社会行动和国家治理机制转变三个逻辑阶段。但在三个逻辑阶段之间过渡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所以必须将民主化理解为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实践,从而有效驾驭民主化。 Regarding the democrat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free election, then 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 eral election as the symbol of democratization, exists certain limitation. In fact, the democratization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and the intrinsic request for modern nation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place th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modem national con- struction to understand, and it has intrinsically contained three logical stages such as the na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citizen~ so- cial a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But in the transient process of three logical stages, it exists big political risk; therefor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democratization as the considerable political practice, thus control the democratization effectively.
作者 李秘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
出处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Journal of Sichu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民主化 自由选举 国家建设 国家治理 democratization free election national construction national governance
作者简介 李秘,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Larry Diamond,Developing Democracy:Toward Consolida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10.
  • 2普沃斯基.包雅钧等译.民主与市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5.
  • 3胡安·林茨,阿尔弗莱德·斯泰潘.孙龙等译.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7.
  • 4Richard Rose,Doh Chull Shin,王正绪,方瑞丰.反向的民主化:第三波民主的问题[J].开放时代,2007(3):95-114. 被引量:17
  • 5贝淡宁.李万全译.超越自由民主[M],上海三联书店,2009,2.
  • 6科恩.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2005,274.
  • 7杜赞奇.王宪明等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6.
  • 8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4):18-27. 被引量:299
  • 9查尔斯·蒂利.陈周旺等译.欧洲的抗争与民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 10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二级参考文献107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71,392,37、210,174、253,211,99.153.
  • 3[德]斐迪南·滕尼斯 林荣远.《共同体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2页.
  • 4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A]..《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民族出版社,1987年..
  • 5[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06—207页.
  • 6[英]安东尼·吉登斯 胡宗泽.《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7.《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5页.
  • 8[法]福柯.《权力的眼睛》[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 9[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王焱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1页.
  • 10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52页.

同被引文献2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