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批判和深刻反思,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对现代的认知的扬弃,是在目睹了西方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灾难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我国当今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作者
张瑞玲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5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化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马季方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
3
D.C.霍伊,王治河.
后现代主义:一种可供选择的哲学[J]
.国外社会科学,1998(4):34-37.
被引量:20
4
刘朝阳.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50-55.
被引量:5
5
黄力之.
后现代主义:西方之根与中国之无根[J]
.学习与探索,2000(2):98-10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王宁.
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2(1):137-149.
被引量:16
2
陈晓明.历史转型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J].花城,1993,(2).
3
杰姆逊 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7年.第11页.
4
伊格尔顿 刘峰译.《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5
佛克马 伯斯顿.《走向后现代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6
李荣海.相对主义笼罩下的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6).
7
伊格尔顿.《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上海文论,1987,(4).
8
《文论报》,1994—04—05.
9
《后现代“笔谈”》[J].钟山,1993,(1).
10
约翰·罗素.《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见《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333页,3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23
1
刘继孟,李荣海.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2):1-6.
被引量:1
2
史瑞杰.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坐标选择[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4):7-13.
3
史瑞杰.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坐标选择[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3):27-32.
被引量:2
4
方宁,沈晓蕾.
后现代法学的建构性维度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02(3):19-24.
5
武夷樵.
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J]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5):1-4.
6
张应强,赵军.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的教育研究[J]
.教育研究,2006,27(6):41-46.
被引量:29
7
曾加,郭彬.
论中国检察制度对证人保护的理论根源[J]
.政治与法律,2008(2):149-155.
被引量:1
8
于文秀.
重写文学史与后现代视角[J]
.文艺研究,2008(10):41-44.
被引量:2
9
王浩斌.
国外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影响[J]
.桂海论丛,2009,25(3):7-11.
10
徐奉臻.
“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内涵、维度与特点[J]
.学术交流,2009(11):35-3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曹卫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3
陈国学.
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66-16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于世明,刘聪.
后现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7):47-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莫锦玲,范明水.
试论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博弈[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11):6-6.
2
张佳慧.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3,30(5):91-93.
1
杨雪英.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J]
.党史博采(下),2007(09X):8-9.
2
刘慧玲.
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后现代主义思潮[J]
.广东社会科学,2005(3):56-61.
3
李馨宇.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应有必要的张力——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新思考[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21-24.
被引量:1
4
翁伯琦,张伟利,雷锦桂.
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视阈与实践思考[J]
.鄱阳湖学刊,2010(4):96-101.
被引量:1
5
因子.
近期关于道教问题的研究述评[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7,20(6):27-30.
6
刘田.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矛盾分析[J]
.求实,2009(4):31-33.
被引量:1
7
白刚,曾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代性维度[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4):6-10.
8
王泰.
论北非文明交往与利比亚城市的历史变迁[J]
.史学理论研究,2003(2):91-98.
被引量:1
9
王晓升,曾雪媚.
浪漫主义发展观批判[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2):14-18.
被引量:7
10
王筱,张旭.
廖晓义:从西方式环保到中国式公益[J]
.中国慈善家,2017,0(1):72-73.
商场现代化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