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针对西方工业文明,以及现代性矛盾所进行的批判和深刻反思,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对现代的认知的扬弃,是在目睹了西方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灾难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我国当今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作者 张瑞玲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5期173-174,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5

  • 1王宁.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2(1):137-149. 被引量:16
  • 2陈晓明.历史转型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J].花城,1993,(2).
  • 3杰姆逊 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7年.第11页.
  • 4伊格尔顿 刘峰译.《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 5佛克马 伯斯顿.《走向后现代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 6李荣海.相对主义笼罩下的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6).
  • 7伊格尔顿.《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上海文论,1987,(4).
  • 8《文论报》,1994—04—05.
  • 9《后现代“笔谈”》[J].钟山,1993,(1).
  • 10约翰·罗素.《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见《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333页,3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23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