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症机、证机及其与病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深入探讨对证、病、症、病机内涵的认识,中医诊断学论述病、证、症发生机制面临的困惑,病、证、症产生机理均冠名"病机"的原因等3个方面,首次提出证(症)机的概念,并阐述了病机、证机、症机三者的关系。
作者
郑进
鲁法庭
杨梅
胥筱云
王雪梅
何丹
机构地区
云南中医学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证机
症机
概念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作者简介
郑进(1958-),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辨证学,民族医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1
谭清武.
现代中医病、证、症结合论治浅议[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4):313-314.
被引量:3
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6.
3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0.
4
成肇智,李咸荣.
病机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5):5-8.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成肇智.
辨证论治和中医诊疗规律[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2):53-55.
被引量:5
2
刘宏潇.
辨证与辨病论治临证结合优势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1,19(5):460-461.
被引量:4
3
张家玮.
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特征[J]
.中华医史杂志,2002,32(3):135-13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36
1
汪淼,鲍颖洁,仇莲胤,李明,朱邦贤,周强,车立娟.
构建中医病因病机本体的研究思路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9):2-3.
被引量:1
2
蒋应时.
中医证的规范及与病机关系的探讨[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4):222-224.
3
陈雪功,张红梅.
对辨证学发展中五个问题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5):326-327.
被引量:1
4
许学江.
唐定书立足肺胃科学辨治酒渣鼻[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53-54.
被引量:6
5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J]
.中医杂志,2007,48(2):101-103.
被引量:16
6
李续博,刘华生.
证及其相似概念的浅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60-1961.
7
吴勉华.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重视开展病机学创新性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326-329.
被引量:13
8
赵凯维,于智敏.
中医“病机”研究现状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0-13.
被引量:5
9
丁德正.
肾气丸在精神疾病中的运用[J]
.河南中医,2010,30(2):125-127.
被引量:3
10
鲁法庭,郑进,杨梅,王雪梅,何丹,胥筱云.
引入症(证)机概念再认识中医辨证、辨症及辨病[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7
1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52
2
朱文锋.
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被引量:322
3
朱文锋,甘慧娟.
证素内容的辨析[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11(1):11-13.
被引量:131
4
谭清武.
现代中医病、证、症结合论治浅议[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4):313-314.
被引量:3
5
蒋健.
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85-87.
被引量:33
6
张志斌,王永炎,封静.
现代证候规范研究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41-644.
被引量:35
7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6
8
于智敏.
中医学“毒”的现代诠释[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3-5.
被引量:12
9
朱文锋.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136.
被引量:87
10
王翘楚.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221-22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鲁法庭,郑进,杨梅,王雪梅,何丹,胥筱云.
引入症(证)机概念再认识中医辨证、辨症及辨病[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1-3.
被引量:1
2
郑立群,苏静,杨振宁.
症状群落理论对中医辨证思维影响的探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3):208-210.
被引量:3
3
卢红蓉,于智敏,李海玉,李志更,黄玉燕.
病机与辨证关系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512-1513.
被引量:6
4
宋尚晋,岳小强.
论辨病与辨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5):381-383.
被引量:9
5
李琛,侯雅静,张亚军.
基于病程变化探讨证机、病机内涵[J]
.环球中医药,2020,13(2):251-253.
被引量:1
6
徐静雯,王书童,黄玉燕,刘涛,石英杰,吕淑贞,朱彦,牟冬梅.
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构建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2):767-7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李倩,杨小波.
中医证候的诊断属性及诊断模式解析——以湿证为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230-2236.
被引量:3
2
陶文娟,陈启亮,靖媛,李灿东.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J]
.天津中医药,2021,38(4):409-413.
被引量:13
3
李凌香,刘保延,周雪忠,舒梓心,牟梓君,何丽云.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5):786-791.
被引量:5
4
别玉龙,赵福海,史大卓.
浅论中西医现代临床“病证结合”思维模式[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3):561-562.
被引量:17
5
臧倩,楼衷晗,包剑锋.
基于辨病论治浅谈黄疸治疗[J]
.浙江临床医学,2022,24(1):131-132.
6
于莉,张会永,李芹,杨关林.
基于病机指导研制中医基本证候量表及构建临床复杂证候评价体系的构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95-998.
被引量:12
7
白龙,任慧霞,朱珂,朱晓晓,王常海.
以五脏病证为例探讨中医学辨病论治体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303-6308.
被引量:10
8
徐静雯,牟冬梅,黄玉燕,刘晶,王书童,朱彦.
现行中医证候分类标准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5943-5949.
被引量:10
9
张晗枫,刘健.
基于脉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探讨高血压病辨病思路[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9):206-206.
被引量:3
10
侯鉴宸,杨凤,张瑶,付兴,刘明宇,陶晓华.
《伤寒论》病名和辨病论治特点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20-22.
被引量:6
1
梁启明.
名老中医徐景藩辨治残胃炎经验拾萃[J]
.新中医,1994,26(11):1-2.
被引量:2
2
杨佳.
田玉美教授治疗痛风经验[J]
.光明中医,2011,26(11):2198-2199.
被引量:5
3
张建伟.
中药冠名撷趣[J]
.健康促进,2003(4):37-37.
4
《伤寒论》诸四逆方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辨证要点各是什么?[J]
.河北中医,1981,3(B12):6-7.
5
刘卫霞,尤凯,孙燕.
黄连解毒汤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21-124.
被引量:10
6
孙晓龙,赵振宇,李承,王萌影,陈静,王旭,李响,杨波,赵莹.
大承气汤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17,45(2):115-118.
被引量:6
7
鲁法庭,杨梅,郑进,严石林,胥筱云.
基于证机概念深入认识证相关理论[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763-1764.
被引量:4
8
肖永芝.
日本以"能毒"冠名的本草著作考[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z1):45-47.
9
石磊,杜元灏,李颖.
腧穴耐受性产生机理探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5-6.
被引量:5
10
杨宏.
如何正确理解中药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三)[J]
.首都医药,1999,6(12):8-9.
新中医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