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1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6-816,共1页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同被引文献69
-
1董蕴豪,黄建明,彭芳乐,栾勇鹏.新时代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潜力评估[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S01):312-320. 被引量:1
-
2王祥,赵祎睿,宋战平,赵克明,苏婉莹.基于掘进性能的悬臂掘进机施工围岩分级方法[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S01):197-204. 被引量:9
-
3郭强,葛修润,车爱兰.岩体完整性指数与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S2):3914-3919. 被引量:16
-
4周春霖,朱合华,李晓军.新奥法施工隧道掌子面红外照相及图像处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S1):3166-3172. 被引量:16
-
5牛富生,马亢,郭永建.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细化研究及应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35(S1):81-86. 被引量:6
-
6巫德斌,徐卫亚.基于Hoek-Brown准则的边坡开挖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89-93. 被引量:46
-
7闫长斌,徐国元.对Hoek-Brown公式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4030-4035. 被引量:87
-
8李春明,彭耀荣.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方法的探讨[J].中外公路,2006,26(3):235-237. 被引量:21
-
9黄祥志,佘成学.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0):1800-1804. 被引量:42
-
10叶英,王梦恕.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数字编录识别技术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1):59-62.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5
-
1谢和平,张茹,张泽天,高明忠,李存宝,何志强,李聪,刘涛.深地科学与深地工程技术探索与思考[J].煤炭学报,2023,48(11):3959-3978. 被引量:23
-
2周梦琳,陈强,汪波,宋自愿,彭传阳,程黎.基于图像识别的公路隧道围岩智能动态分级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4,44(6):1274-1282. 被引量:1
-
3李永志,王付利,阳斌,张帅军,秦军兴.基于AHP-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的隧道围岩分级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22(5):82-86.
-
4宋战平,杨子凡,张玉伟,霍润科.深度学习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5,45(2):221-255.
-
5李安琪,张好,何漠然,张涤之.国内隧道围岩领域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分析[J].矿山工程,2024,12(2):184-191.
-
1《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4):547-547.
-
2《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内容提要[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3):384-384.
-
3《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内容提要[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5):713-713.
-
4郭长宝,雷伟志,张永双,刘景儒.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的探讨[J].地质力学学报,2006,12(2):228-235. 被引量:13
-
5刘景儒,张加桂,张永双,吴树仁,李玮.滇西北巨厚劈理化带特征及对滇藏铁路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15(1):1-7. 被引量:2
-
6《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内容提要[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1):75-75.
-
7《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内容提要[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6):893-893.
-
8周道平,李叶,宇天奇,李嘉旭.滇藏铁路沿线小中甸盆地湖相粘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24(4):47-51.
-
9张加桂,张永双,曲永新,曹鹤.对滇藏铁路三江段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化认识[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5):781-789. 被引量:7
-
10张加桂,张永双,曲永新.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成因探讨及工程效应分析[J].地球学报,2009,30(6):885-89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