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稻T优535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T优535是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衡阳大面积示范种植,表现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农艺综合性状优良、抗性和米质均较好。并探索了一套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作者
毛瑞清
曾良贵
黄益国
高静
陈玉梅
陈衡普
机构地区
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25-26,共2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T优535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衡阳地区
分类号
S511.048.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毛瑞清(1969-),男,湖南南县人,助理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钟胜蓝,刘强,荣湘民,彭建伟,宋海星,丁哲利.
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9(3):51-53.
被引量:9
2
杨沅树,张录提,祝执行.
株两优02超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8(1):41-4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谢桂先,荣湘民,刘强,彭建伟,朱红梅,于方明.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05-410.
被引量:28
2
杨益花,张亚洁,苏祖芳.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12(1):5-8.
被引量:70
3
汪华,杨京平,金洁,孙军华.
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水稻—土壤—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50-54.
被引量:57
4
戴清明,黎用朝,张玉烛,闵军,曾爱平,邵政权,黄明星.
汉寿县创丰1号示范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6(3):35-36.
被引量:4
5
吴跃明,向习军,季金娟,黄文洪,陈丽妮,刘朝辉.
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6(3):50-52.
被引量:18
6
张树清.
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06,18(7):11-14.
被引量:35
7
李晓平,王伟成,刘龙生.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2006(4):41-43.
被引量:15
8
刘大锷,李霞林,文正华.
杂交早稻金优706在桃源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6,21(6):58-59.
被引量:4
9
刘秋元.
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系)展示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6(6):46-48.
被引量:11
10
刘武,邹应斌,程兆伟.
水稻施肥方法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509-513.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3
1
周学其,陈恺林,张玉烛,杨彬,蔡灿然,姚安平.
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在湘北平湖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2008,22(3):195-196.
被引量:3
2
邓华凤,向晓诚,张武汉,李和平,田应佳,舒服,何强.
长江中游双季超级杂交早稻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09(1):1-4.
被引量:15
3
丁哲利,彭建伟,刘强,荣湘民,田昌,张玉平.
不同地力水平下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0,16(2):30-33.
被引量:7
4
彭建伟,丁哲利,刘强,荣湘民,田昌,张玉平.
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2):224-228.
被引量:5
5
彭建伟,丁哲利,刘强,柴慧清,阎佩云,任可爱.
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90-195.
被引量:14
6
向秀媛,刘强,彭建伟,荣湘民,柴慧清,周旋.
不同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6):79-81.
被引量:7
7
易镇邪,傅莉斌,刘剑,陈平平,周文新,屠乃美.
烟后晚稻产量形成特性与施氮效应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1):13-15.
被引量:15
8
柴慧清,彭建伟,刘强,荣湘民,周旋,周虎.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114-120.
被引量:1
9
蒙秀锋,黎金玲,黎海佩,劳立群,邹富斌,刘琴,石明连,陈小春.
两系杂交稻中熟组合孟两优2816的选育与应用[J]
.种子,2012,31(1):115-117.
被引量:4
10
蒙秀锋,黎金玲,黎海佩,劳立群,邹富斌,刘琴,石明连,李渊.
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孟两优838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12,27(2):18-2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5
1
杨少波,杨伯贤,朱惠明,陈锦标,林冬生,黄秀颖,杨壬坤.
超级稻玉香油占在博罗县的示范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8):22-23.
被引量:1
2
罗炬,唐绍清,焦桂爱,胡培松.
优质抗病不育系中3A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7,22(1):13-15.
被引量:10
3
符建法,贾先勇,李文政,刘洋.
杂交晚稻新品种九优2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7(7):30-31.
被引量:1
4
刘文炳.杂交水稻制种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5
邹应斌.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策略——兼论壮秆重穗栽培法[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1):31-35.
被引量:46
6
肖建平,陈湘国,全庆丰,向太双,宁鹏.
杂交晚稻中优281在湘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9,24(1):54-55.
被引量:6
7
赵炳然,袁智成,黄志远,唐俐,邓晓湘.
杂交晚稻新组合资优299[J]
.杂交水稻,2009,24(1):88-89.
被引量:3
8
胡家鸿,季茂荣.
杂交水稻钱优0501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9):154-154.
被引量:1
9
祁永斌,刘庆龙,金庆生,王伟成,林金桥.
高产优质早籼品种辐29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0(2):24-25.
被引量:3
10
彭耀光,李万里,周百方,朱广波,王家卫,吴奇伟,李红建,向瑞桃.
陆两优267在娄底市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0,25(3):52-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胡子通.
超级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晚稻深两优5814品种为例[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2):167-168.
2
王建龙,胡培松,贾先勇,罗炬,王桢,毛志鹏,徐叔云.
高产优质杂交晚稻中3优8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0(9):1-3.
被引量:3
3
邓则仁.
杂交稻蜀湘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0(9):33-35.
被引量:1
4
何小燕,王建龙,徐叔云,龚德华,朱建军,刘帮华,贾先勇.
株两优4026的丰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0):38-39.
被引量:2
5
胡金和,徐宝庆,王苏影,曾细华,刘宗发,祝飞,张志英,李苏明.
Performance and Match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Late Rice Variety Xiangyou196 with Early Maturity and High Yield[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4):659-66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刘梦莹,吴娟娟,张洁薇.
两系杂交晚稻两优688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81-81.
被引量:2
2
唐小美,徐华,龚德华,贾先勇,彭波.
早熟高产杂交早稻株两优1733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6):156-158.
3
罗炬,唐绍清,胡培松,魏祥进,邵高能,焦桂爱,谢黎虹.
高产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中3优286[J]
.杂交水稻,2011,26(4):86-87.
被引量:1
4
龚德华,李静波,罗炬,王建龙,彭波.
株两优173品种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7):34-36.
被引量:1
5
彭伟正,易卫平,彭选明,庞伯良,谢洪科,邓波,易靖超.
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C两优26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4(3):13-15.
被引量:5
6
张祖普,华荣,贾长敬,孙建荣,高辉,储修成,刘晨,汪全广,周轩正,翟浩,陈永华.
优质三系杂交中稻武香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7):38-39.
被引量:2
1
刘宏英,张红,周贤,王克晶,李向华.
湖南野生大豆分布现状及性状鉴定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2008(5):20-21.
被引量:5
2
李文宇,李爱华.
烤烟新品系HQ一号主要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S1):17-19.
3
李小芳.
播期与密度对衡阳地区油菜性状及产量影响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2010(2):35-36.
被引量:12
4
李文宇,李爱华.
Majo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HQ No.1, a New Flue-cured Tobacco Cultivar[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3):497-499.
5
唐盛明,曾花生.
衡阳地区稻飞虱发生种类及其主要种消长规律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5):436-439.
被引量:1
6
廖跃中.
衡阳农业机械化历程与发展体会[J]
.湖南农机,2008(6):5-6.
7
李玉中,杨芳,刘春,滕涛,何丽芳.
衡阳地区莴笋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室内药剂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102-104.
被引量:4
8
刘英香,邓先朝.
衡阳地区冬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07(7):14-15.
被引量:1
9
刘龙生,陈玉梅,邹应斌.
超级杂交稻适宜插植密度和移栽叶龄的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4):239-240.
被引量:13
10
刘更另.
石灰岩地区的草食畜牧业问题[J]
.草业科学,2008,25(9):35-37.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