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天下”到“世界”——中国认知世界的观念变迁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类观念变迁有其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归根结底要服从社会演变的规律,其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变迁在人类观念中的集中反映。数千年来,中国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天下"到"世界"
作者
高翔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2-15,共4页
People's Tribune
关键词
中国发展
“世界”
观念变迁
世界观
“天下”
观念变革
中国观
博弈
分类号
F832.48 [经济管理—金融学]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2
1
韩庆祥.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J]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00-114.
被引量:93
2
生安锋.
后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学的表述——霍米·巴巴访谈录[J]
.南方文坛,2002(6):35-38.
被引量:14
3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95
4
唐云.
觅我所失——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J]
.小说评论,1995(1):29-36.
被引量:23
5
赵祖谟.
《白鹿原》:多重视角下的历史脉动[J]
.小说评论,1994(4):14-19.
被引量:6
6
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
.文学评论,1993(6):105-118.
被引量:201
7
钱中文.
对话的文学理论——误差、激活、融化与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5):4-10.
被引量:11
8
王富仁.
对全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89(3):21-34.
被引量:13
9
白烨.
史志意蕴·史诗风格——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4-9.
被引量:25
10
畅广元,屈雅军,李凌泽.
负重的民族秘史——《白鹿原》对话[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10-1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
1
曾军.
中西文论互鉴中的对话主义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2022(3):186-203.
被引量:20
2
张文诺.
论长篇小说《白鹿原》与中国式现代化体验的书写[J]
.北方论丛,2024(2):82-9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汪一辰,方国武.
《淮南子》美学化历程考论——兼论中国古典资源美学转化的两大基本范式[J]
.中国美学,2024(1):126-138.
2
汪一辰.
中国美学“双峰”后的对话理想——朱光潜、宗白华并称之形成及其学术史意义[J]
.华中学术,2023(2):55-64.
3
汪一辰.
“影响的多元网络”:作为一种比较诗学方法论的可能性——读曾军《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J]
.中国比较文学,2022(4):214-218.
4
胡作友,张兰.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从《文心雕龙》英译谈起[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1):85-92.
5
马涛.
回返基础理论 促进交流互鉴——2022年文艺学动态[J]
.中国文学批评,2023(1):169-175.
6
吴翔宇.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基点、本体与方法[J]
.广东社会科学,2023(4):162-172.
被引量:2
7
李兴.
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23-138.
被引量:6
8
张晓雯.
不对称时代的生态人文内核——论莫顿的“超物体”思想[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7):38-41.
被引量:2
9
曾军.
中西文论互鉴视域中的中国阐释学建构问题[J]
.中国文学批评,2023(3):20-30.
被引量:4
10
张必胜.
晚明科技翻译:实践、解释与启蒙[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9):73-80.
被引量:10
1
李稻葵.
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观点[J]
.上海经济,2009(10):15-15.
被引量:1
2
段妍智,邓高发.
浅析边疆民族地区人与自身和谐的观念变迁及和合文化影响[J]
.长江丛刊,2016,0(32):136-136.
3
朱小华.
以观念变革促进金融改革[J]
.上海金融,1987(2):3-5.
4
于跃.
IMF的中国观[J]
.新理财(公司理财),2012(10):25-25.
5
樊志辉.
瓶酒之论的得与失--从干春松的《中国思想典范转移过程中的观念变迁:以康有为论“仁”看儒家观念的转变》谈起[J]
.学术研究,2015(3):25-26.
6
吴焘.
新经济时代下的理财观念变革[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11):143-143.
7
盛德龙.
面向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变革[J]
.经济咨询,2004(6):44-45.
8
老叨.
漫谈基督徒的着装[J]
.天风,2016,0(5):32-33.
9
中国应从卢布危机中吸取教训[J]
.社会观察,2015(1):4-4.
10
高炜.
NASDAQ的新中国观[J]
.数字商业时代,2005(7):40-44.
人民论坛
2009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