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农民化——延安文学语言变革初探
被引量:7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二级参考文献7
-
1《东方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开幕》,载《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日,第2版.
-
2.《张家畔的妇女轮校》[N].《解放日报》,1945年4月5日.
-
3延安文艺丛书·小说卷(上册)[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344.
-
4谷雨,1942,.
-
5谷雨,1942,.
-
6草叶,1941,.
-
7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J].读书,1997,0(2):88-98.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79
-
1陈佳慧.乡土的潮音:从鲁迅《社戏》到汪曾祺《大淖记事》[J].郑州师范教育,2021,10(5):77-81.
-
2田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2):84-98. 被引量:4
-
3尹威.“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199-210.
-
4肖钰可.局促,或从容的小说——也谈两个版本的《职业》《异秉》[J].文艺争鸣,2022(7):151-154. 被引量:1
-
5杨经建.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6):111-115. 被引量:1
-
6林毓君.汪曾祺的读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61-362. 被引量:6
-
7王光东.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抗战以后文学中的民间形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2(6):56-64. 被引量:6
-
8周娅.认知渐进中的离合之旅——当代文学与现实之间的三类关系解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45-47.
-
9杨红莉.汪曾祺小说“改写”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5(6):64-73. 被引量:14
-
10郭春林.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的旅程——以汪曾祺为例[J].文艺理论研究,2006(1):92-9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52
-
1张卫中.大众化语境中的误读——关于赵树理语言研究的审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2):89-95. 被引量:3
-
2鲁枢元.语言学与文学——答伍铁平、孙逊对《超越语言》的批评[J].文艺争鸣,1994(5):67-72. 被引量:4
-
3袁盛勇.“党的文学”: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1-25. 被引量:33
-
4赵黎明.五四歌谣方言研究与“国语文学”的民族性诉求——以北大“歌谣研究会”及其《歌谣》周刊的活动为例[J].学术论坛,2005,28(12):167-171. 被引量:5
-
5旷新年.人民文学:未完成的历史建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21-29. 被引量:23
-
6李洁非,杨劼.直击语言——《讲话》前延安小说的语言风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51-55. 被引量:8
-
7栾贻爱,顾东臣.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113-117. 被引量:18
-
8袁盛勇.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J].学术月刊,2007,39(5):119-123. 被引量:7
-
9文贵良.功能与实践:20世纪战争年代(1937—1948)文艺权威话语的一种描述[J].文艺理论研究,2007(3):89-101. 被引量:3
-
10茅盾.大题小解[N].解放日报,1941-10-7.
引证文献7
-
1尹威.“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199-210.
-
2梁永红.革命根据地书面语言的民族化:研究现状、不足与建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100-106.
-
3沈文慧.赋予农民文化权利: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诉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27-31. 被引量:5
-
4范晓迪.延安文学:构建现代汉语体系的基石——关于延安文学语言农民化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0):149-150.
-
5俞磊,费佳.浅谈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语言目标的缺席[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4(2):5-10. 被引量:2
-
6尹威.从文学图景的作家想象到话语空间的国家建构——多维视域下的延安文学方言入文现象探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3):75-81. 被引量:2
-
7孟万春.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陕北方言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44-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尹威.“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199-210.
-
2王敏.毛泽东的重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0):29-31. 被引量:1
-
3刘畅.中国民众文化创造活动中的能动性——对湖北夷陵农民版画的社会学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87-191. 被引量:1
-
4韩清玉.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理论形态的建构[J].兰州学刊,2012(6):76-81.
-
5封琼芬.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11):150-151.
-
6孙永娟.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2-102. 被引量:13
-
7于学强.毛泽东人民观的新解读及其现实意义——基于权利归属与实现的认识视角[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1,20(2):3-11.
-
8张凯薇.关于陕西方言在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陈彦的《主角》为例[J].河北画报,2020(24):129-130.
-
9杜鹏举.语言生态视域下陕北地方语言教育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9):77-78. 被引量:1
-
10段成名,李银兵,文婧.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认知转变及其价值意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20-31. 被引量:1
-
1刘继兴.胡适与黄侃“斗法”[J].文史博览,2009(3):70-70. 被引量:1
-
2刘继兴.胡适与黄侃的较量[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4(3):73-73.
-
3罗晓非.论后朦胧诗的语言革命[J].学术探索,1999(4):89-91. 被引量:1
-
4蔡梅娟.新时期小说语言变革之我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4(4):50-52.
-
5叶世祥.鲁迅小说: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的确立[J].社会科学战线,1999(6):96-103. 被引量:3
-
6忻鼎一.论希腊神话作为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2(4):43-44.
-
7黄惟群.余华的“窄门”[J].作品与争鸣,2006,0(7):79-79.
-
8高旭东.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J].齐鲁学刊,2002(4):82-87. 被引量:4
-
9刘恪.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百年演进[J].大家,2017,0(1):160-179. 被引量:1
-
10田刚,韩佳宁,万佳英.从《三里湾》看赵树理创作思想的矛盾[J].文学教育,2013(9):46-4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