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国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3

New National Classics and Stud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国学对民族学术"独立性"的标举,凸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的课题意义,它不仅使当代地域文学呈现新的研究价值,而且也使先锋文学获得新的文化归属。新国学通过对二元对立思维的批判达到对中国学术"整体性"的维护,而二元对立在现代和当代文学中有着质的差异。新国学的后现代理论语境与学术视野,使其重建中国学术"独立性"与"整体性"的价值诉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的精神风尚、思想趋向和意识形态。 New National Classics advocate "individuality" of national academia, which highlights the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is not only adds value of study to contemporary regional literature but also locates vanguard literature on a cultural categorization of its own. By criticizing dualistic thinking, New National Classics tend to preserve " integrity" of Chinese academia. Thus, the post-modernistic theoretical context and academic vision of New National Classics make them distinctive and current in spiritual style, i- deological tendency and values in the course of r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demands of "individuality" and "integrity" of Chinese academia.
作者 刘保亮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8,共6页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FWX013)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项目(2008CXB005)
关键词 新国学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学术 后现代语境 New National Classics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academia post-modernistic context
作者简介 刘保亮,男,河南新野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58

  • 1钱理群.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0期回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1-67. 被引量:11
  • 2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中)[J].社会科学战线,2005(2):89-111. 被引量:21
  • 3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3-127.
  • 4章太炎.《诸子学略说》,《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9—291页.
  • 5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册2页,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 6胡适.《我的信仰》[A].欧阳哲生.《胡适文集1》[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6..
  • 7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A]..《胡适文存》二集[C].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6页.
  • 8鲁迅.《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A]..《鲁迅全集》第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556-557页.
  • 9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A].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5册[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10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50页.

共引文献639

同被引文献27

  • 1张永刚.库恩的“范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25-31. 被引量:1
  • 2李艳.艺术学科是如何呈现的?——对近六年《文艺研究》的个案分析[J].文艺研究,2007(4):40-51. 被引量:1
  • 3吴宓.《论新文化运动》[J].学衡,1922,.
  • 4陈独秀.答胡适之信.新青年,1917,(3).
  • 5吴宓.论写实小说之流弊[M]//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6饮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M]//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3.
  • 7成之.小说丛话[M]//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12.
  • 8钱玄同.通信·钱玄同信.新青年,1917,3(6).
  • 9冰心.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N].晨报,1919-11-11(7).
  • 10鲁迅.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劝告小说家勿再编写黑幕一类小说函稿[M]//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