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39-140,共2页
Fujian Medical Journal
参考文献8
1 熊方武,李开顺,傅鹰.对“药物警戒”的认知和探讨(一)[J] .抗感染药学,2005,2(2):51-54. 被引量:6
2 陈和平,吴晔.关于实施药品召回制度所面临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57-159. 被引量:13
3 徐蓉,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对我国药品安全的启示[J] .中国药房,2005,16(6):409-411. 被引量:25
4 侯宁,张文,苗毓凤.实施药品召回制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J] .中国药事,2007,21(7):465-467. 被引量:5
5 陈娜,冯国忠.美国药品自主召回制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启示[J] .上海医药,2005,26(10):455-457. 被引量:2
6 李博.论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完善[J] .经济论坛,2006(10):132-133. 被引量:2
7 曹丽君,吴晔,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60-163. 被引量:12
8 魏洁.我国推行药品召回制度势在必行[J] .中国药业,2005,14(12):8-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9
1 杨志武,陈继强,董平.建立药品召回制度探讨[J] .中国药业,2004,13(10):12-12. 被引量:7
2 徐蓉,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对我国药品安全的启示[J] .中国药房,2005,16(6):409-411. 被引量:25
3 魏洁.我国推行药品召回制度势在必行[J] .中国药业,2005,14(12):8-9. 被引量:9
4 曹丽君,吴晔,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60-163. 被引量:12
5 [1]FDA 21CFR7 Subpart C-Recalls (Including Product Corrections)-Guidance on Policy,Procedures and Industry Responsibilities[EB/OL].[ 2004-04-01].http://www.fda.com.
6 刘正午.医械召回向我们走来 [N].医药经济报,2004,6,11.
7 刘春晖.美国FDA药品召回制度.医药产业资讯,2005,18:23-23.
8 Common wealth of Australia . Uniform Recall Procedure for Therapeutic Goods [EB/OL] . Canberra: Common w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d Care, 2001
9 张启华,张珺.问题药品为何难行“召回制”?[J] .中国药店,2004(4):11-1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49
1 罗冠杰.论药品说明书的法律作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3):87-90. 被引量:4
2 陈娜,冯国忠.美国药品自主召回制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启示[J] .上海医药,2005,26(10):455-457. 被引量:2
3 魏洁.我国推行药品召回制度势在必行[J] .中国药业,2005,14(12):8-9. 被引量:9
4 蔡伟,纪冬霞,赵贤.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辨析及其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48-50. 被引量:15
5 胡天佑,张扬.试析中药临床治疗的风险管理[J] .中国药业,2006,15(19):22-23.
6 陈和平.对构建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探讨[J]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1):71-76. 被引量:5
7 于培明,黄泰康.药物警戒对药品安全性监测的拓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5):125-126. 被引量:3
8 谷素红.药品召回责任及其实施障碍与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07(6):114-116. 被引量:4
9 侯宁,张文,苗毓凤.实施药品召回制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J] .中国药事,2007,21(7):465-467. 被引量:5
10 徐蓉,张斯时.初探药品责任立法[J] .药学实践杂志,2007,25(6):412-4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1
1 徐蓉,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对我国药品安全的启示[J] .中国药房,2005,16(6):409-411. 被引量:25
2 曹丽君,吴晔,邵蓉.美国药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3):160-163. 被引量:12
3 董华,杨世元,吴德会.基于信息集成的产品召回管理[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8):73-76. 被引量:4
4 张书慧.我国当尽快建立缺陷药品召回制度[J] .科技资讯,2006,4(29):242-242. 被引量:3
5 郑成武.媒体危机公关5S通用原则[J] .中国行政管理,2007(6):87-88. 被引量:11
6 侯宁,张文,苗毓凤.实施药品召回制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J] .中国药事,2007,21(7):465-467. 被引量:5
7 和芸琴.企业战略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4):64-67. 被引量:7
8 齐小明.药品召回制:编织公众用药安全网[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11):10-11. 被引量:3
9 傅蔚冈.药品召回中的权力来源、成本收益和责任承担[J] .中国处方药,2007,6(11):41-42. 被引量:4
10 朱伯科,邵蓉,边博洋.我国目前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J] .上海医药,2008,29(1):24-2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4
1 冯曹波,徐青松.试析我国建立药品召回制度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113-115. 被引量:2
2 蔡华,蔡继权.药品召回成本与对策分析[J] .杭州化工,2011,41(3):5-8.
3 田侃,陈云,李晓.美国药品召回规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中国药师,2011,14(10):1515-1517.
4 蔡华,蔡继权.药品召回成本与对策分析[J] .中国执业药师,2011,8(11):51-53.
1 顾牛范,李华芳.中国临床精神药理学的构建和展望[J] .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1-4. 被引量:1
2 姚昱.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的认定以及救济制度的探讨[J] .上海医药,2009,30(2):76-78. 被引量:1
3 李满更.如何做好基层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00-2900.
4 王润东,吕志平.正确认识药品分类管理[J]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9):68-68.
5 田丽娟,李宝双,黄泰康.加强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J] .中国药房,2006,17(7):484-486. 被引量:31
6 王建忠,戴振国,王锦伟.影响胎儿发育(致畸)的药物[J] .中国医刊,2008,43(9):70-71. 被引量:4
7 陈建芬,郭辉,张红旭,王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04S):42-44. 被引量:1
8 郑霞,陈晓波.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J] .广西医学,2006,28(4):623-625. 被引量:1
9 侯宁,张文,苗毓凤.实施药品召回制度,保障公众用药安全[J] .中国药事,2007,21(7):465-467. 被引量:5
10 方来英.二十世纪人类用药史的最大悲剧—“反应停”事件[J] .药物与人,1994,0(1):35-3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