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近年来发展迅速,双方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也在加强。本文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贸易互补和产业内贸易体现的贸易互补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存在着良好的贸易互补基础,双方在建成自由贸易区后将有更好的合作前景。
作者
吉红云
机构地区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17期8-9,共2页
关键词
东盟
资源禀赋
产业内贸易
分类号
F752.7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5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
陈建军,肖晨明.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8):22-28.
被引量:93
3
关志雄.
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中心[J]
.国际经济评论,2002(4):5-12.
被引量:195
4
唐世平,周小兵.
东盟—中国—日本的合作及东亚的未来[J]
.国际经济评论,2001(6):19-24.
被引量:13
5
宋海英,孙林.
中泰农产品零关税协议下蔬菜贸易的竞争关系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3):49-5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江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Anderson, k, (1990)"Chang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 Effects on Food, Feed and Fibre Markets", OECD.
3
Finger, J·M· and M·E·Kreinin, 1979,"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 ", The Economics Journal, 89, pp.905-912.
4
Glick, Reuven and Andrew K'Rose, 1998, "Contagion and Trade: Why Are Currency Crisis Regional?"NBER Working Paper, 6806.
5
Pearson, C S , 1994, "The Asian Export Ladder," in Shu-China.
6
孙林.“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再探讨”:《内部交流稿件》[Z].,2003年11月..
7
钟甫宁.《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与比较优势及地区差异研究》[Z].1999年农业部软科学课题,..
8
.《李亦非:来自传媒巨头的财富新贵》[N].《中国经营报》,2001年5月17日.
9
Anderson, k., (1990)''Chang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 Effects on Food, Feed and Fibre Markets'', OECD.
10
Finger, J.M. and M.E.Kreinin, 1979,″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 ″, The Economics Journal, 89, pp.905-912.
共引文献
295
1
钱晓蓉,黄凯.
中韩垂直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的实证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1):62-66.
被引量:3
2
张宏,陈东阳,吕冠珠.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衡量[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被引量:1
3
杜莉,谢皓.
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与性质的动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1):25-33.
被引量:2
4
杨晶晶,于意,王华.
出口技术结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财贸研究,2013,24(4):75-82.
被引量:21
5
吴凤娇.
中新商品贸易的实证分析[J]
.学术问题研究,2006,0(1):74-79.
6
陈建军,肖晨明.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8):22-28.
被引量:93
7
汤涧,张弛.
江苏:南黄海敲响警钟[J]
.瞭望,2002(38):16-17.
8
张为付.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及变迁机理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67-73.
被引量:10
9
魏浩,毛日昇,张二震.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8(2):21-33.
被引量:108
10
王惠英.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
.实事求是,2002(6):70-72.
同被引文献
17
1
潘青友.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4(7):73-75.
被引量:50
2
陈建军,肖晨明.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8):22-28.
被引量:93
3
王宗光,王瀛.
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J]
.国际贸易问题,2004(8):49-52.
被引量:17
4
熊伟.
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与互补的实证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06(1):12-13.
被引量:4
5
张玮.国际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6-67.
6
黄蝶君,庄丽娟.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8(8):26-32.
被引量:18
7
王灿.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J]
.未来与发展,2009,30(4):34-36.
被引量:8
8
贺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0(23):10-11.
被引量:11
9
庞卫东.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2002~2009年[J]
.东南亚纵横,2011(5):30-35.
被引量:16
10
王娟,曾普胜.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08,0(9):23-2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金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
.科学时代,2012(7):12-13.
2
孔雪.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下),2016(5):3-3.
3
李江.
中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
.北方经贸,2023(10):31-36.
被引量:1
4
陈冰清.
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互补性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3X):125-12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超.
2023年菲律宾研究发展报告[J]
.东南亚纵横,2024(3):28-36.
1
关晓红,邵韵怡.
加拿大对外贸易现状与中加贸易发展前景探析[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9(3):38-43.
被引量:1
2
关诗瑶.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J]
.商业经济,2008(A07):25-25.
被引量:3
3
黄新飞.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FDI与省区双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1(2):12-20.
被引量:18
4
华晓红,郑学党.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指标评估[J]
.现代台湾研究,2010,0(6):37-43.
5
李丽娜.
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思考——基于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互动关系的研究[J]
.当代经济,2011,28(20):104-105.
6
方琰,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地区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J]
.旅游论坛,2015,8(1):53-60.
被引量:7
7
陈春慧,纪秋颖.
中美文化禀赋差异和国际贸易进入策略探索[J]
.商业研究,2008(1):129-132.
被引量:8
8
周梅妮.
交易效率与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商业时代,2006(5):57-60.
被引量:1
9
杨春雷.
南京都市圈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分析[J]
.特区经济,2009(11):48-50.
被引量:1
10
郑洁,时小琳,戴永务.
中国-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4,34(3):256-261.
被引量:11
商场现代化
2009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