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镜秘府论》与唐代意境理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文镜秘府论》中所辑唐人关于诗歌审美规律的论述来探讨唐代意境理论的形成,指出,盛中唐人的诗歌实践在意境的创造上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关于“意境”的理论却只是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唯其为“初步”.才更显示出开创性的意义。王昌龄提出了“意境”一词,并对景与意的关系作了探讨;皎然将“情”与“境”联系起来,看到了“文外之旨”。正是在王、皎的基础上,意境理论不断地向前发展,渐次臻子成熟。
作者
王福雅
出处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王昌龄
诗歌意境
“境”
意境理论
“象”
诗歌艺术
“兴”
皎然
“兴象”说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0
1
卢盛江.
王昌龄《诗格》考[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26-32.
被引量:13
2
袁行霈.
论意境[J]
.文学评论,1980(4):134-142.
被引量:28
3
郁沅.
古典美学意境范畴的现代诠释[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5):1-8.
被引量:2
4
王运熙.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1(5):22-29.
被引量:15
5
杲如.
一片极端圆融思维方式拓展的新域——王昌龄诗论二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93(5):219-223.
被引量:1
6
王振复.
对《意境探微》一书的四点意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32-37.
被引量:9
7
古风.
关于当前意境研究的几个问题——答王振复兼与叶朗、王文生商榷[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38-45.
被引量:9
8
柳龙飞.
王昌龄“三境”说新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50-54.
被引量:3
9
王振复.
唐王昌龄“意境”说的佛学解[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94-101.
被引量:20
10
秦蓁,翟振明(审稿老师).
丰情神韵 意致无穷[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27(3):15-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贺天忠.
王昌龄《诗格》的学术回溯与“三境”说新论[J]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40-4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世海.
论境界概念的纷争与真理性[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1):67-91.
2
贺天忠,杨丽娟.
论王昌龄以“三境”说为核心的意境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5):146-151.
被引量:6
3
赵彩娟,黄静.
《诗格》视域中王昌龄禅诗管窥[J]
.芒种,2014(5):181-182.
4
火源.
论王蓬文化游记散文的空间——文本空间分析的一个尝试[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1):39-43.
被引量:1
5
张静.
论古典诗法著作的编著内容[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4):65-68.
6
吕辛福.
简析六朝文论对创作发生论的认识变迁[J]
.天中学刊,2015,30(5):64-66.
7
秦臻珍.
东方画影——论郎静山摄影作品的山水意境[J]
.书画世界,2019,0(8):86-88.
被引量:3
8
谭梦.
诗三境生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类理论阐释[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9-74.
9
李伟,汤橡.
乡村振兴视域下湖湘女红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10):74-78.
被引量:15
1
余再山.
唐代诗歌理论之意境论[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62-64.
2
罗小凤.
“重要的是感觉”——林庚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的再发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82-90.
被引量:2
3
刘新民.
华兹华斯二题[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43-46.
4
杨远慧.
李金发和穆木天之诗歌比较[J]
.文学界(理论版),2012(6):45-45.
5
徐晓蕾,程继龙.
闻一多新诗实践得失刍议[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44-48.
6
王修华.
宋诗理性精神管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34-37.
被引量:3
7
桑克.
争论及其他(组诗)[J]
.诗潮,2012(8):23-25.
8
陈彦.
“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西南联大时期王佐良的诗歌实践[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1):40-44.
被引量:3
9
田鹰.
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评华兹华斯诗论及诗歌实践[J]
.滨州师专学报,2004,20(1):23-26.
被引量:3
10
褚洪敏.
弃雅从俗:先锋诗歌的世俗化转型[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2):69-69.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