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中的交融──论当今中国三种文化形态及其关系
被引量:30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20-25,共6页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15
-
1张秉福.精英文化的现代使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被引量:6
-
2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419
-
3约翰·海厄姆,黄兆群.当代美国思想中的民族多元主义[J].世界民族,1992(3):8-19. 被引量:3
-
4王忠武.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其控制[J].东岳论丛,1999,20(6):97-101. 被引量:24
-
5牛运清.新时期·新时期文学·改革题材文学[J].文史哲,1999(4):26-29. 被引量:1
-
6张晓校.简论当代中国史学的自律与自觉[J].史学理论研究,1998(2):57-64. 被引量:2
-
7胡惠林.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J].学术月刊,1998,30(10):80-84. 被引量:8
-
8孙达人.史学的宗旨:把历史变成国民的精神财富[J].浙江社会科学,1998(2):109-120. 被引量:5
-
9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8(1):77-85. 被引量:52
-
10朱国华.略论通俗文学的批评策略[J].文艺研究,1997(6):83-8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30
-
1丰瑞,董志奎.从“知识分子”到“文化劳动者”:四十年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的职业变迁[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5):133-142. 被引量:1
-
2王利华.文化冲突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25-27.
-
3张红军.生态与类型: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J].艺术广角,2002(5):21-26. 被引量:2
-
4许士密.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求实,2002(6):9-12. 被引量:28
-
5朱清如.史学文化大众化刍论[J].贵州文史丛刊,2000(3):14-17.
-
6许士密.论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J].理论导刊,2005(5):26-29. 被引量:4
-
7王俊文.论高校图书馆与主流文化的传播[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4):69-70. 被引量:9
-
8陈彦珍.论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62-65. 被引量:2
-
9许士密.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治理[J].理论导刊,2007(4):27-30. 被引量:1
-
10王秋红.浅谈提高医院中层干部考核的质量[J].经济师,2006(7):142-1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8
-
1冯亚娟,王昊,王小平.基于季札文化打造常州城市IP的理论研究及设计探索[J].包装工程,2023,44(S01):183-191. 被引量:5
-
2朱桂英,李德军.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250-250. 被引量:1
-
3赵方珂,李文辉.关于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42-44. 被引量:44
-
4赖光明.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6):103-106. 被引量:9
-
5王启友,李明刚.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7(4):38-40. 被引量:1
-
6韩大强.大众文化的狂欢与精英文化身份的焦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6):111-115. 被引量:17
-
7许苏明.文化场域、文化资本与中国近现代精英流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6):78-83. 被引量:10
-
8朱清河.反思典型报道的传播影响与生存消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6):166-167.
-
9许士密.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治理[J].理论导刊,2007(4):27-30. 被引量:1
-
10彭书雄.跨学科研究与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建构[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3):67-70. 被引量:1
-
1值得注意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J].思想教育研究,1995(4):47-47.
-
2王凌虹.在语言狂欢的背后——“灰色短信”的后现代文化症候及社会文化原因[J].红河学院学报,2006,4(3):58-62. 被引量:2
-
3焦丽萍.审美感受的深度消失[J].东北史地,1998,0(2):39-41.
-
4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2004,36(4):105-105.
-
5罗玲.大化改新前的天皇和佛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58-60.
-
6姜迎春.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的粗俗文化批判--兼论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方法论偏误[J].浙江学刊,2009(2):20-26. 被引量:2
-
7刘宗贤.近现代日本韩国的文化转型与儒学遭遇——以东西文化互动为背景看东亚模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11-1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