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83-86,共4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31
-
1刘世弘,包铁竹,倪晓军.清华大学校园发展回顾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S1):98-102. 被引量:3
-
2姚先国,陈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压力分流[J].学术月刊,1999,31(11):14-19. 被引量:7
-
3黄建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J].教育学术月刊,1998(2):18-21. 被引量:1
-
4刘尧.简评“教育发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常宗虎博士共鸣[J].教育与经济,1996,12(4):5-8. 被引量:6
-
5蔡明干.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3):58-62.
-
6詹正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128-132. 被引量:18
-
7詹正茂,廉晓红,陈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机制的定量研究[J].江苏高教,2004(6):28-30. 被引量:5
-
8王效仿,肖传强.高等教育的教育过度:事实还是假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1-6. 被引量:11
-
9王伟宜.争论与反思——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J].辽宁教育研究,2005(4):22-24. 被引量:2
-
10张子照,朱晟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预测的回顾与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79-8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0
-
1彭祝.谈对教研室主任的要求[J].交通高教研究,1996(1):18-18. 被引量:3
-
2黄庆国,万嘉珍,夏建平,叶文正.军医大学基础教研室评价指标系统及方法研究[J].医学教育,1993(9):4-9. 被引量:2
-
3刘挂英,郭继志.浅谈医学院校教研室的重组趋势[J].医学教育,1996(3):14-15. 被引量:4
-
4霍仲厚.教研室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
5苏优良.高校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0,4:85-96.
-
6凡夫.高校教研室的几个问题[J].有色金属高等教育,1997,(3):14-15.
-
7余丽华.我国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0):80-80.
-
8杜岩岩.走向原点的大学内部治理:俄罗斯大学教研室的变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109-112. 被引量:8
-
9邱荣海.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研室建设[J].龙岩学院学报,2009,27(4):121-124. 被引量:5
-
10刘小燕,刘建,王磊.关于高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9-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1
-
1周建宏 ,姚运秋 ,姚战鹏 ,霍仲厚 .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1):86-88.
-
2余丽华.新时期加强体育院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3):98-100. 被引量:1
-
3张漱梅,陈淑芳.关于高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92-94. 被引量:6
-
4张延利.中高职衔接进程中联合教研室的建设[J].学园,2015,0(6):17-18.
-
5周建宏,霍仲厚,李云波.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4):9-11.
-
6霍仲厚,李云波,周建宏.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结构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4):1-2. 被引量:2
-
7周建宏,霍仲厚,吴雁鸣,阴继霞.教学医院教研室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5):469-471. 被引量:3
-
8霍仲厚,周建宏,王宏宇,姚战鹏,何聚.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544-546. 被引量:2
-
9霍仲厚,周建宏,王宏宇,姚占鹏,何聚.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51-252. 被引量:1
-
10周建宏,霍仲厚,王宏宇,姚占鹏,何聚.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99-300.
二级引证文献31
-
1曾莉.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117-118. 被引量:14
-
2李泽桂,李红丽,李成仁,陈德英,姚忠祥,蔡文琴,李振强,熊鹰,苏炳银,张绍祥,邓学才,黎海蒂.高等医学基础综合课程改革——正常人体学课程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7-8. 被引量:10
-
3刘鲁川,张莉,邓蔓菁,温秀杰.教学医院口腔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6):565-565. 被引量:3
-
4李泽桂,张吉强,陈德英,李红丽,刘运来,李成仁,秦茂林,姚忠祥,蔡文琴,苏炳银.正常人体学综合课程的构建[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4):304-307. 被引量:8
-
5王玲琳.浅谈教学质量监控的几个转变[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374-375.
-
6陈媚.关于加强学院系部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546-548.
-
7李正,刘思安.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改革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69-72. 被引量:7
-
8朱云生,王明辉,邬明辉.高校加强教研室建设和改革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1):74-76. 被引量:14
-
9黄巧娱,董临江,贺敬波.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47-48. 被引量:2
-
10丘林,陈朝新.高校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6):68-69. 被引量:21
-
1石鲁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问题的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2(9):5-6.
-
2宋振东.教研室的建设和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6):109-110. 被引量:8
-
3杨欣荣.加强教研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2):8-11. 被引量:4
-
4王宝安,范守信,刘爱华.教研室建设亟待加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2):38-39. 被引量:3
-
5赵娴.浅议高校规范化教研室建设的关键环节[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4):10-11.
-
6黄丽喜.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5):94-95.
-
7廖慧萍.地方本科院校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09,1(6):11-12. 被引量:1
-
8高业吉.关于小学教研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0,0(31):113-113.
-
9杨立新.女教师该向男教师学些什么[J].教育文汇,2010(6):36-37. 被引量:1
-
10周新妹.加强教研室建设 提高教学的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59-5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