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以人为本”的再思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首要的问题是探究以人为本产生的背景,追问以人为本是提出的原因和背景。学术界对其探究有的回溯到中国的远古时代,有的追究到古希腊时期。
作者
曹景帅
张艳杰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暨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1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中国文化
现代化建设
官本位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古希腊
唯物史观
价值维度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2004(5):4-7.
被引量:157
共引文献
156
1
徐贵相.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8(1):32-36.
2
李芳英.
重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时代意义[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S1):53-56.
被引量:1
3
史瑜.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福州后花园[J]
.环境,2006(z1):84-85.
4
吴先满.
科学发展观与江苏经济的创新发展[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41-46.
被引量:2
5
唐启国.
科学发展观与南京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99-104.
被引量:3
6
赵学清,王仕军.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转变[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414-418.
被引量:4
7
陈国锋,杨金田.
高教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的科学发展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
8
曾明君.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54-56.
9
袁宝菊.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1-4.
10
张华玲,陈素兰,李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87-88.
同被引文献
41
1
郭潇,张兴亮.
论以人为本的事实依据[J]
.河北学刊,2007,27(1):223-226.
被引量:1
2
郝孚逸.
关于“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J]
.湖北社会科学,2004(8):127-127.
被引量:2
3
沈宝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5):34-36.
被引量:4
4
陈惠雄.
经济与人本: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基础理论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143-151.
被引量:6
5
江俊文.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跨越[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1):100-104.
被引量:5
6
朱新山.
'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历史障碍和实践途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22-26.
被引量:4
7
秋石,陶德麟.
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J]
.求是,2005(7):20-23.
被引量:22
8
包心鉴.
论以人为本[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3):17-22.
被引量:8
9
李士坤.
对“以人为本”的解读[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3):9-12.
被引量:10
10
高放.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0):1-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段鹏飞.
关于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2009,32(4):19-23.
被引量:6
2
王雪松.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J]
.商情,2014,0(42):195-195.
3
朱春杉.
近期关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研究述评[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4):124-12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勇.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9):61-61.
2
杨开刚,陈芳.
基于组织视角分析“以人为本”的实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7):188-189.
3
刘静.
谈依靠“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J]
.东方企业文化,2013(6):72-72.
4
刘晓玲.
以人为本 自主合作 和谐互动 全面发展——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教学理念阐释[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7):73-74.
5
尹北直.
“以人为本”:理论自信的生动体现——基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J]
.前沿,2014(7):22-25.
6
彭继裕,陈旭文.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综述[J]
.青年与社会,2015,0(5):11-12.
1
彭富春.
和谐三论[J]
.上海国资,2005(10):74-74.
2
魏海涛.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维度探析[J]
.理论观察,2017(4):34-36.
3
陈兆明.
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6):5-8.
4
田青华.
浅析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J]
.兰州学刊,1999(5):11-47.
5
张贤根.
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海德格尔逻辑思想研究[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4.
被引量:2
6
王增杰.
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
.学习论坛,2004,20(2):41-42.
7
贾腾飞,张积良.
伦理与道德之异同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初探[J]
.甘肃农业,2010(7):16-17.
8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J]
.学术界,2013(9):238-239.
9
张永琴.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J]
.魅力中国,2014(22):272-272.
10
叶汝贤.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J]
.现代哲学,1997(4):3-4.
消费导刊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