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China Local Records
同被引文献49
-
1卢建汶.浅谈地域文化在续志中的定位[J].江苏地方志,2004(S1):50-51. 被引量:1
-
2文崇礼.方志是大文化[J].国学(吉林),2012(6):52-53. 被引量:1
-
3向天渊.“文史互通”与“诗史互证”[J].中国比较文学,1999(1):107-118. 被引量:3
-
4袁国友.从文化史的视野看方志与方志编纂[J].云南学术探索,1995(4):36-41. 被引量:2
-
5路柳.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一次十四省市区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4(12):88-92. 被引量:49
-
6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及其利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4(1):5-8. 被引量:39
-
7赵子涓,傅能华.地域文化与精品方志[J].中国地方志,2000(2):33-39. 被引量:2
-
8林衍经.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及其利用[J].中国地方志,2006(1):29-31. 被引量:12
-
9吉祥.地方志与城市化推进中的文化记忆抢救工程[J].中国地方志,2006(1):58-61. 被引量:4
-
10李佩芸,王玉旺.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47-4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7
-
1黄平.从戏剧小品的艺术特征谈小品的发展前景[J].戏剧之家,2013(3):18-18. 被引量:4
-
2吴江华,刘青端,李菊花.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4):122-126. 被引量:8
-
3张益铭,周海宁.以新冠肺炎疫情网络回应海报为中心的语言景观考察[J].东南传播,2021(2):76-79. 被引量:2
-
4曹卫.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分析[J].兰台内外,2022(11):34-36. 被引量:1
-
5宋铭月.从当代地方史编著视角再析史志关系[J].史志学刊,2022(4):17-25. 被引量:2
-
6袁宏宇.民国时期云南贵州旅游研究综述[J].今古文创,2024(12):116-118.
-
7陈凯璇.二十世纪初的文旅知识读本——从《金陵杂志》(1910)到《南京游览指南》(1924)[J].图书情报研究,2024,17(4):26-31.
-
1蒙超.论少儿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以国内几个少儿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6):17-18. 被引量:1
-
2吕芳.法汉熟语文化异同之初探[J].科教文汇,2007(14):177-178. 被引量:2
-
3支萍萍,李福君.浅谈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方言档案[J].兰台世界(中旬),2015,0(1):15-16. 被引量:3
-
4侯怀军.浅谈对如何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J].中国商界,2010,0(8X):292-292. 被引量:4
-
5王丹.如何塑造地域特色文化[J].人民论坛,2010(4):47-47.
-
6王远明.地域特色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化资源[J].求是,2007(1):50-51.
-
7王金伟.依托地域特色文化 创新社区教育途径[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10):131-133.
-
8周红.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思考[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33-38. 被引量:2
-
9崔荣昌,宋文辉.成都街名的文化内涵[J].文史杂志,2000(1):4-7. 被引量:2
-
10薛慧芳.地方院校图书馆应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8):204-20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