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李渔的商品意识在戏曲活动中的体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李渔的戏曲活动总体上是以商业经营与赢利为旨归的。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李渔出身和经历形成的商人品格、以出版为依托的商业戏曲活动、戏曲创作中鲜明的商品化色彩、李渔家班演出活动的营业性等方面来论述商业化的"治生"方式对李渔戏曲活动的影响,说明李渔的商品意识在戏曲活动中的谋利性特征。
作者 陈国华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8,共4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8FYS007)
作者简介 陈国华(1964-),女,山东济南人,厦门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贾明.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3):63-67. 被引量:8
  • 2鲍金.艺术的商品化与大众文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7):133-135.
  • 3李涛.商品化:文化艺术生产的必然选择[J].艺术百家,2008,24(2):42-44. 被引量:5
  • 4萧欣桥.李笠翁小说十五种[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81.
  • 5黄鹤农.笠翁十种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76.
  • 6李渔.答陈蕊仙书[A].李渔全集(第3卷)[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143.
  • 7李渔.闲情偶寄[A].李渔全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 8李渔全集(第20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98.
  • 9吴华雯.试论李渔小说创作的商业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9(1):41-44. 被引量:1
  • 10李渔.奇穷科为中表姜次生作[A].李渔全集(第1卷)[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197.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汪超宏.谈李渔的人品及其商人气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3):109-113. 被引量:2
  • 2刘琴.李渔人生道路新论[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7(3):28-32. 被引量:2
  • 3[2]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 4[4]泰勒·考恩.商业文化礼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5[3]陆扬,王毅.大众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63-64.
  • 6[4]朱立元.现代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 7[5]Terry Eagleton.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M].Lon-don,1977.
  • 8[8]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 9[9]Daniel Bell.The Culture Contradition of Capitalism[M].NewYork,1976.
  • 10骆兵.李渔娱乐至上的戏曲功利取向之我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