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蒙古族审美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蒙古族审美研究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学、艺术、民族融合等四个层面,虽各层面均有内在特质,但就总体而言,蒙古族审美研究呈现出研究领域还较为狭窄,各层面缺乏融通,未达到对蒙古族审美的整体观照。在追溯蒙古族审美的历史、现状基础上,蒙古族审美本根即"刚"性之美,成为涵盖面较强的一个审美视角。
作者
杨晶
戈双剑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国家旅游局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蒙古族
审美
“刚”性之美
主体性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7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9
1
吕霞.
西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的审美思考[J]
.青海民族研究,1996,7(4):40-46.
被引量:3
2
任洪生.
天·神·动物·人——蒙古族神话文化模式浅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00,11(1):18-21.
被引量:2
3
红戈.
《江格尔》生命美学思想探微[J]
.西域研究,2002(1):78-83.
被引量:1
4
冯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几点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2):63-70.
被引量:16
5
丁立平.
从岩画看少数民族审美意识的显现[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14-118.
被引量:2
6
巴.苏和.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0(4):83-87.
被引量:2
7
徐明蓉.
《江格尔》中蕴含的蒙古人民的人生理想[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4):37-40.
被引量:1
8
席.哈斯巴特尔.
榆树在蒙古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意义[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6):117-119.
被引量:8
9
程金城.
论中国西部独特艺术的文艺人类学价值[J]
.甘肃社会科学,2005(3):141-143.
被引量:3
10
王良范.
从岩画看视觉图像的构成——人类学视域的原始图像[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18-2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7
1
王青.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J]
.世界宗教研究,1999(2):33-42.
被引量:5
2
李美玲,李永翎.
《蒙古秘史》语与土族语语音比较──a元音之比较[J]
.青海民族研究,1999,10(1):31-36.
被引量:2
3
潘行荣.
元集宁路故城出土的窖藏丝织物及其他[J]
.文物,1979(8):32-36.
被引量:43
4
刘莲.
关羽信仰的文化内涵[J]
.中华文化论坛,1995(3):101-106.
被引量:3
5
郎樱.
论《江格尔》与《玛纳斯》中的神女、仙女形象[J]
.民族艺术,1997(1):21-32.
被引量:6
6
杭爱.
论《蒙古秘史》文学性结构——与《史集》、《圣武亲征录》、《元史》之比较研究[J]
.民族文学研究,1995,13(1):45-49.
被引量:1
7
余志鸿.
从《蒙古秘史》语言看东乡语[J]
.民族语文,1994(1):17-22.
被引量:8
8
格日勒扎布.
《江格尔》研究中的文化观与史诗观[J]
.西北民族研究,1996(1):203-207.
被引量:2
9
沈海梅.
族群认同: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关于当代中国族群认同的社会性别思考[J]
.民族研究,2004(5):27-35.
被引量:23
10
照那斯图.
《蒙古秘史》中“兀录兀”的“兀_2”是什么[J]
.民族语文,2002(2):33-3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34
1
伍秋鹏.
汉代墓葬门楣羊头图像的内容组合及其多重寓意[J]
.艺术学界,2022(1):289-314.
被引量:1
2
包志民(文/图).
科尔沁刺绣烟荷包的装饰性绘画研究[J]
.中国民族美术,2021(4):98-101.
3
王晓珍(文/图),侯任博(文/图).
从“西部题材”到“西部审美”[J]
.中国民族美术,2020(4):52-57.
被引量:2
4
卢婷.
“喜乐”作为本土审美范畴的可能性——以嘉绒达尔尕的个案研究为例[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2):520-529.
5
匡迁.
壮族服饰研究现状与传承发展的问题探析[J]
.轻工科技,2020,0(4):105-106.
被引量:4
6
兰云.
浅析《江格尔》史诗典型的精灵意象——蒙古马[J]
.新纪实,2021(9):51-58.
7
苏日娜.
蒙元时期的头饰[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4):68-74.
被引量:7
8
王彪.
泰北山地民族服饰审美初探——以阿卡民族服饰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54-62.
被引量:2
9
赵忠臣.
“树”的意象化内涵——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树”引起的思考[J]
.电影文学,2008(4):20-21.
被引量:1
10
那木吉拉.
蒙古、突厥语民族狼鹿神话传说——“蒙古先民以‘鹿’为图腾,‘狼’是突厥人的图腾”说质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86-9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6
1
曾耀农.
莫利的媒介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J]
.中国广告,2003(12):84-86.
被引量:1
2
黄皖毅.
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03-106.
被引量:1
3
储咸中.
中国动画片的利益相关者[J]
.电影艺术,2007(2):147-152.
被引量:8
4
雷达.《(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载《光明日报》2005年8月12日.
5
阿斯钢、特·官布扎布译.《蒙古秘史》,呼和浩特: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6
蔡仪著.《新美学》.
7
王朝闻著.《美学概论》.
8
杨辛、甘霖著.《美学原理》.
9
陈寅恪.《李庸氏族之推测后记》,《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03页.
10
[法]德阿·托隆.《蒙古人远征记》,宝音布格历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引证文献
6
1
梅桃.
“蒙古族民间文学”校本课程的基本构想[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10):169-170.
2
杨晶.
“刚性之美”与审美文化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2011(1):94-98.
被引量:1
3
寇树芳.
蒙古族文化符号应用于街道家具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2,33(24):66-69.
被引量:7
4
陶雯.
蒙古民族题材动漫审美价值探讨[J]
.内蒙古艺术,2015,0(1):74-77.
5
范燕.
浅析四川民间传统舞蹈——以藏羌为例[J]
.艺术科技,2019,0(7):79-79.
6
邓玉萍.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传统文化保护及传承[J]
.作家,2014,0(10X):219-220.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孔毅.
明式家具符号元素在主题性景区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1):172-173.
2
李芳.
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女性理想及其叙事危机[J]
.广西社会科学,2014(10):172-176.
被引量:1
3
邱月.
主题性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的叙事功能探索[J]
.包装工程,2016,37(18):158-162.
被引量:2
4
唐真,魏昌海.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国内外街道家具比较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2):276-285.
被引量:8
5
蔡宇超,张杰.
基于路径视角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22):258-271.
被引量:3
6
李国华,刘文金,沈华杰,张凤武.
基于感性意象分析的蒙古族家具造型知识获取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2):24-28.
被引量:5
7
崔鑫龙,彭浩,王建华.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的少数民族家具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4,31(5):9-17.
被引量:3
8
何佳,王昕.
城市品牌视角下我国街具设计的文献综述[J]
.Design(汉斯),2022,7(1):1-8.
1
彭彦琴.
论自然美在中国美学中的特殊地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7-101.
被引量:3
2
高又谦.
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J]
.学理论,2010(1):167-168.
3
董龙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理学美学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5-18.
4
贾娟.
西北少数民族婚俗审美研究[J]
.学理论,2013(17):195-196.
5
樊宝英.
论“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7):9-11.
被引量:2
6
周述成.
禅宗般若观及其与审美的关系[J]
.天府新论,2001(6):54-58.
7
蔡宗模.
人性视角下的学生观系谱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41-43.
被引量:1
8
彭兆荣.
人类学的一个审美视角:变形——酒神缘生形态的案例解读[J]
.东方丛刊,2002(4):102-111.
9
马本立.
论邓小平决策思维的内在特质[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2):1-4.
10
安东尼·詹,康欣叶(译).
高层识人“十条军规”[J]
.领导文萃,2014(5):117-119.
民族文学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