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8,共8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
-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科学发展--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光明日报,2008-07-21(3).
-
2张仁寿.绿色GDP核算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33-37. 被引量:4
-
3张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8(20):2-6. 被引量:10
-
4蔡昉,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43(6):4-11. 被引量:455
-
5靳涛.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模式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对“中国式增长”的再认识[J].中国经济问题,2008(5):62-70. 被引量:21
-
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陈昌兵.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证据、理论和政策[J].经济研究,2008,43(10):13-25. 被引量:77
-
7段文斌.30年经济增长累积的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9(12):8-8. 被引量:1
-
8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4):41-55. 被引量:964
-
1王梦奎.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7,23(5):1-6. 被引量:4
-
2王梦奎.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发展评论,2007,9(2):1-7.
-
3王梦奎.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经济,2007(4):8-14. 被引量:1
-
4王梦奎.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07(3):4-9.
-
5王梦奎: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7(7):18-29.
-
6马季春.开好头、起好步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J].经济视角,2001,20(1):14-19.
-
7索多.西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途径[J].西藏党校,1999(3):51-53.
-
8胡鞍钢.“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J].理论与实践,2003(2):12-14.
-
9做好“十五”计划编制工作[J].经济视角,1999,18(8):1-1.
-
10青小平.横向对比看差距 实现新跨越尚需努力:—遂宁经济地位纵横谈[J].四川统计,2001(6):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