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颈性眩晕的发病是多因素引起的,各种因素间又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椎动脉受压或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已经不再是其发病的唯一因素和首要因素,颈椎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更为普遍的病理因素。眩晕发病机理可能是建立在颈椎力学平衡破坏的基础上,重建颈椎力学平衡可能是手法治疗的途径之一。
作者
何水勇
沈国权
房敏
张喜林
朱清广
师宁宁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出处
《按摩与导引》
2009年第2期2-5,共4页
Chinese Manipulation & Qi Gong Therapy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发病机制
颈本体感觉
综述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58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24
1
姜淑云,房敏,左亚忠,严隽陶.
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
.颈腰痛杂志,2006,27(3):235-238.
被引量:173
2
于腾波,夏玉军,周秉文.
交感神经因素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10(3):157-159.
被引量:93
3
于泽生,刘忠军,党耕町.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282-284.
被引量:113
4
Chen XQ, Sun BO, Zhong SZ. Nerves accompanying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ir clinical evince [J].Spine, 1988;13 (12):1360-1364
5
冷辉,王少波,赵吉连,徐久祥.
颈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3):209-210.
被引量:76
6
Rydevik B, Brown MD, Ehira T, et al. Effects of graded compression and nucleus pulposus on nerve tissue: an experiment study in rabbits [J]. Aeta Orthop Seand, 1983;54: 760-764.
7
杨有庚,任宪盛,程杰平.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05,3(2):65-68.
被引量:21
8
朱杰诚,镇万新,王多,王巨,窦永充,孔健,赵乐勇.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6):349-352.
被引量:46
9
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
椎动脉寰枢段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8):604-606.
被引量:31
10
Endo,-K; Ichimam,-K; Komagata,-M; Yamamoto,-K. Cervical vertigo and dizziness after whiplash injury [J]. Eur-Spine-J. 2006 Jun; 15(6): 886-90
二级参考文献
114
1
韦以宗.
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J]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4,6(1):78-81.
被引量:14
2
周建军,吴国材,冯华.
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进展[J]
.脊柱外科杂志,2004,2(3):173-175.
被引量:21
3
叶添文,贾连顺.
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140-142.
被引量:90
4
齐强,党耕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实验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7):407-410.
被引量:72
5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被引量:2442
6
余家阔,汪发贵.
实验性颈椎应力应变分布改变对颈椎组织结构的影响[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56-459.
被引量:114
7
杜学刚,黄子治,李丽.
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初步探讨(附65例临床报告)[J]
.颈腰痛杂志,1995,16(3):141-142.
被引量:39
8
方健辉,林志达,林俊文,张瑾,沈振望,魏东凌.
广东省专业运动员颈椎病调查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48-349.
被引量:16
9
余俐.
内皮素、内皮松驰因子及其氧合血红蛋白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23(2):74-77.
被引量:8
10
张蒲,顾志华,刘书果,陈轩,王树藩.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5):16-20.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658
1
王强强,徐欣,马理元,王海雄,李亮亮.
张锡纯“心脑相通”论对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辩治启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9):266-267.
被引量:1
2
王珊珊,郭理想.
颈椎病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1,39(2):115-118.
被引量:21
3
胡灿槐,姚斌彬,杨宇,田川,赵坤,岩坚少,寸雨婷.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颈型颈椎病领域的应用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1):175-178.
4
李勇.
西安市电信系统员工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研究,2014,22(8):103-104.
5
金镝,赵永祥.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5):46-47.
6
宋浩铭.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40-41.
被引量:2
7
方岩,袁治国,朱涛,刘文斌.
复方丹参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颈性眩晕[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5):110-111.
8
任龙喜,赵巍,张彤童,白秋铁,韩正锋,陈焜,王洁颖,王岩松,张敏.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6,15(4):205-209.
被引量:22
9
朱自涛,赵占军.
针刺加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152例[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96-3797.
10
寿折星,沈霖,熊鹏程.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 Novel Model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yndrome Induced by Injecting Sclerosing Agent Next to Transverse Process of Cervical Vertebra[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0,30(1):85-88.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63
1
宋浩铭.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40-41.
被引量:2
2
任秀梅.
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15-17.
被引量:9
3
王楚怀,赖在文,许燕玲,毛玉蓉.
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J]
.现代康复,1998,2(6):530-532.
被引量:47
4
张超云,陈惠贞.
风池穴透刺治疗颈性眩晕32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29-29.
被引量:21
5
周卫,蒋位庄,章永东,李星.
环枢关节错缝与上颈段解剖的关系[J]
.中国骨伤,1996,9(1):5-6.
被引量:64
6
陈红根.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06,28(8):612-612.
被引量:4
7
贾红玲.
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5-7.
被引量:22
8
顾韬,袁文,王新伟.
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和诊治现状[J]
.脊柱外科杂志,2006,4(6):381-383.
被引量:19
9
吴锦秋,林海滨,李盛华.
椎动脉型颈椎病非骨性因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7,20(4):60-62.
被引量:9
10
刘洪波,沈国权.
沈国权与脊柱微调手法[J]
.按摩与导引,2007,23(9):3-4.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7
1
罗志洪.
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2,34(3):405-406.
被引量:10
2
艾宙,刘光德,熊小翠,侯冯彬.
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3,33(7):601-604.
被引量:33
3
陈宵.
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4,46(8):149-150.
被引量:5
4
崔立金,赵志超.
颈性眩晕的研究综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148-150.
被引量:6
5
王薇,李昔胜,牟翔.
经颅磁刺激配合脑循环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4):3785-3787.
被引量:2
6
付阳阳,龚利,李建华,邵盛,储宇舟,梁红广.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个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8):40-42.
被引量:3
7
胡国强.
卧位牵引整复颈椎法治疗颈性眩晕49例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0(4).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刘少鸿,袁小霞.
点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3,26(1):102-103.
被引量:8
2
陈达祥,梁庆华.
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3,8(5):549-551.
被引量:27
3
沈力,陈状.
推拿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3-14.
被引量:11
4
周小平,林华,付勇,万晓勇,方鹏,揭建勇,邱春林,吴会平,周娟娟.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4,34(5):461-464.
被引量:43
5
孟利锋,贺竟哲,杜江.
颈椎卧位多向调整手法联合推拿对颈源性眩晕疗效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2019,40(1):115-117.
被引量:14
6
陈宵.
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4,46(8):149-150.
被引量:5
7
黄健.
不同针灸取穴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16-17.
被引量:5
8
刘军,潘建科,马振尉,卢家劲,万豫尧.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治疗[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5):75-77.
被引量:27
9
郭敏,陈华德.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探讨[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3):102-105.
被引量:6
10
李锦恒.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0):942-943.
被引量:2
1
张万方,连至诚.
从脾胃角度浅谈血脂代谢异常[J]
.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13-2114.
被引量:6
2
曹钋,肖永华,王玫.
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体会[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1):45-46.
被引量:2
3
曲丽丽,史焱.
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82-83.
被引量:20
4
王西禹.
试述从脾论治高脂血症[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66-166.
被引量:1
5
黄恒良,柳逸斌,梁仁致,蒙繁华,邓宏达.
颈总动静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切除术治疗脑瘫16例的探讨[J]
.广西医学,2007,29(8):1163-1164.
被引量:1
6
商卫林.
头晕是不是椎动脉受压所致[J]
.健康问答,2006(2):51-51.
7
脑中风——中老年人的生命杀手[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5):37-37.
8
张大禄,范丙义,张瑜,王向莉.
六味地黄方抗衰老作用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1,18(6):19-21.
被引量:7
9
沈咏梅.
均衡寒热治感冒风寒风热都有效[J]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2005,0(12):45-45.
10
翟淑婷.
从三七兴起看影响中药传播的因素[J]
.中华医史杂志,2005,35(4):238-240.
按摩与导引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