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以厦门、南京、阜阳三个“言语社区”为例 被引量: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南京、厦门、阜阳三个社区为单位,以"有+VP"格式为切入点来考察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社区形成的过程中语言认同在逐步的形成。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比如,口语中"有+VP"句式使用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厦门"(77%)>"南京"(59%)>"阜阳"(32%);与此相应地,各个言语社区对"有+VP"句式的积极评价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厦门"(82%)>"南京"(75%)>"阜阳"(53%)。书面语中的情况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作者 王玲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江苏省社科项目“进城农民工的语言调查”(07yyb004) 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变异和变化”(2005CW04)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 博士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Gumperz, J. 1972. The Speech Community. In Language and Social Structure. London: Macmillan, p.220.
  • 2管娟娟.论“有+VP”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85-90. 被引量:7
  • 3杨文全 董于雯.《语言变异:汉语“有+VP”句简析》[J].语文建设通讯,2003,(75).
  • 4王玲.《“有+vP”句式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2).
  • 5王森,王毅,姜丽.“有没有/有/没有+VP”句[J].中国语文,2006(1):10-18. 被引量:36
  • 6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1).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70

同被引文献230

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