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述了2008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西安临潼召开的"轻金属焊接关键基础研究"中青年学术论坛所得出的轻金属焊接学术前沿及其研究领域。该论坛是在国家重大需要及学科发展两大背景下,为了凝练轻金属焊接中的共性基础研究问题而召开的,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内3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与会代表达到90余人。经与会学者充分研讨提出了四个值得重视的学术前沿,即:轻金属焊接工艺与力学行为相关理论基础、轻金属焊接结构可靠性与寿命评价的基础研究、轻金属焊接机理及焊接技术优化、轻金属焊接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该论坛的召开对于凝练轻金属焊接中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发挥国内中青年学者的积极性,促进轻金属焊接基础研究成果在整体焊接结构制造业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Light metals such as aluminum,titanium and magnesium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tructure materials with their advantages in material usage efficiency,lightening weight and reducing manufacturing cost. The developments and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on weld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light metal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Forum on Key Basic Research on Welding Technologies for Light Metal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Four frontier fields are co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ations and discussions of about thirty participants in the forum,i.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the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light metal welded joint and structure,welding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es,an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welding process and properties.
出处
《焊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0,共6页
Welding & Joining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45011)
关键词
轻金属焊接
模拟与仿真
可靠性与寿命评估
焊接力学行为
welding of light metal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ssessment, welding mechanics behavior
作者简介
张建勋,195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5--1991.2。日本大阪大学进修:1998.1--1998.10日本大阪大学共同研究员:1999.10-2000.10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2004.10.5—15赴韩国参加材料强度与断裂国际会议;2005.1.5赴以色列参加国际焊接会议;2007年12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访问日本;2008年11月参细日本国际焊接学术会议(8WS)。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焊接研究所所长。兼任西安焊接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焊接学会焊接力学与结构设计制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焊接学报》、《焊接》、《热加工工艺》、《焊管》、《焊接技工》、《电焊机》、《中国焊接产业》等杂志编委;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国际计算焊接研究中心顾问教授。研究方向和领域:先进材料焊接与连接:激光精密焊接技术;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基于网络的生产与专家系统;结构服役安全性分析与评价。致力于将材料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材料焊接与连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中,用高新技术创新与改造传统的焊接与连接技术。主持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防973子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开发项目5项、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得各种科研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和参编图书与教材5部。撰写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