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中医体质的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古代文献中有关体质的分型、现代研究中关于体质的分型,以及体质与证的关系、体质与发病的关系几个方面论述、分析了中医关于体质研究的内容,从而认为中医体质学的研究为临床诊断、辨证、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
安园园
机构地区
滨州医学院图书馆
出处
《甘肃中医》
2009年第1期6-7,共2页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体质
证
中医基础理论
分类号
R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简介
安园园(1980~),女,助理馆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92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3
1
母国成.中医体质学说及其异化[J].新中医,1983,(9):9-9.
2
田代华 吕明伟.论体质与证候.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1):7-11.
3
朱庭仪.
中医体质分型100例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48-50.
被引量:28
4
王莉,何裕民.
男女体质特点及其异同的研究——附2967例流调资料的模糊识别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7-9.
被引量:88
5
陈慧珍.妇女体质分型与临床意义.广西中医药,1988,11(1):25-25.
6
温振英,郑军.
小儿体质类型与辨证论治[J]
.中医杂志,1998,39(6):362-363.
被引量:66
7
牛宝玉,朱抗美,焦东海,何裕民.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研究[J]
.国医论坛,2001,16(1):21-24.
被引量:18
8
陈家旭.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1):1-2.
被引量:43
9
宋红普.
体质分析与辨证论治[J]
.中医研究,1998,11(4):1-3.
被引量:46
10
李成平,史立人.
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J]
.福建中医药,1990,21(1):23-26.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何裕民.
体质结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6):33-36.
被引量:11
2
何裕民.
体质聚类研究与辨证体系重建[J]
.中医研究,1996,9(5):1-4.
被引量:17
3
何裕民,王莉,石凤亭,楚更武,张大凤,徐云.
体质的聚类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7-9.
被引量:109
4
李成平,史立人.
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J]
.福建中医药,1990,21(1):23-26.
被引量:19
5
苏庆民.肥胖病人的体质研究[J].中医杂志,1992,(8).
6
王米渠.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7
朱秉匡,周国雄,赵长樱,李魁岸,杨和庭,陈群芳,高岫云,孙康泰,严跃丰,李佛,郑希达,黄葆初,熊伟珍,祁可彩.1075例老年人体型与体质关系的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88(05).
8
潘卫星.关于建立中医体质治疗学的意见[J]中国医药学报,1987(03).
9
王前奔,王前飞,王鸿雁,王琦.
论体质和证的关系[J]
.江苏中医,1992,13(6):35-36.
被引量:32
10
贾葆鹏.
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病历书写要求(第三次修订稿)[J]
.北京医学,1993,15(3):191-19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92
1
朱虹,张华,陈海丹.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对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19-222.
被引量:18
2
温冬香.
玉屏风颗粒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0):3016-3019.
被引量:1
3
石燕,何黎,任秋静,刘露,温川飙,孙涛,罗悦.
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9):3415-3423.
被引量:19
4
王晓羽,侯佳佳,牛阳.
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康复期临证经验[J]
.光明中医,2024,39(13):2682-2685.
5
阚智慧,祖慧斌,韩玉香.
浅谈韩玉香老师治疗慢阻肺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2):290-291.
6
田栓磊,王琦.
血瘀体质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J]
.吉林中医药,2009,29(2):93-95.
被引量:16
7
王苗娟,严正松,陈燕.
中医体质辨识500例调查与分析[J]
.中医药学报,2009,37(5):51-52.
被引量:5
8
龚德贵,黄国芳,吴炳煌.
天王补心丹结合头部按摩手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病疗效观察[J]
.福建中医药,2013,44(3):8-9.
被引量:5
9
忻耀杰,滕磊,张珺珺.
体质辨治合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1):26-29.
10
王睿林.
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13-1614.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47
1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胡镜清.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23-28.
被引量:111
2
朱文锋.
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被引量:307
3
张立侠,赵海宏.
浅谈中医对体质的分类[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A02):999-999.
被引量:1
4
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5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被引量:2079
6
杨嘉萍.
体质辨证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J]
.河北中医,2005,27(12):915-916.
被引量:7
7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被引量:459
8
朱燕波,王琦,薛禾生,折笠秀树.
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5-17.
被引量:254
9
刘保延,谢雁鸣,于嘉,易丹辉,何丽云,胡镜清,周平.
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45-149.
被引量:42
10
魏炜,赵亮.
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浅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06,23(5):19-19.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4
1
江启煜,孙晓生.
“辨证元”思想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J]
.江苏中医药,2010,42(8):1-3.
被引量:4
2
陈守强,张建民,张梦贺.
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甘肃中医,2011,24(6):21-23.
被引量:7
3
李慧,叶平,黄丹云.
从中医体质学说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防治[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1):773-774.
被引量:3
4
郭润,唐林,衷敬柏.
中医健康状态及生存质量量表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216-2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周明旺,梁雄勇,李盛华,李亚军.
膝骨性关节炎与中医体质学关系研究现状[J]
.西部中医药,2012,25(4):111-112.
被引量:18
2
金丽.
循证医学视野下吉益东洞“方证相对”与中医现代化[J]
.中医杂志,2012,53(21):1824-1826.
被引量:8
3
冯倩怡.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习惯性流产80例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4):1938-1939.
被引量:3
4
陈艳苓,谢彩霞.
中医健康宣教对门诊静脉滴注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83-284.
5
时华凤.
采用计算机评估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68-370.
被引量:1
6
徐芳,杨晓丽,周萱,张敏,于春泉,王泓午.
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与量表学评价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125-128.
被引量:10
7
张卫华,彭树灵.
乳腺癌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3):124-125.
被引量:17
8
熊萍,曾晖,胡雪莲,邹龙珍,周志金,翁细凤,刘芳,余志红,尹燕耀.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辨证施护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2013,8(10):1510-1511.
被引量:4
9
段长利,巩雪,陈守强.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7):565-566.
被引量:2
10
王玮瑾.
治未病理论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2):55-55.
被引量:4
1
楚更五.
冠心病与消化性溃疡病易患者的体质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2):541-542.
被引量:19
2
李振华,王怡.
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9):87-89.
被引量:15
3
王佩娟.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学类型观察[J]
.甘肃中医,1998,11(3):44-45.
被引量:2
4
王前飞,王前奔,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3):15-18.
被引量:32
5
李秀丽,杨志杰.
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相关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0,5(4):238-240.
被引量:23
6
刘淑萍.
气虚体质研究的渊源及发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01,20(S1).
被引量:2
7
朱庭仪.
辨中医体质论强身防病[J]
.中国疗养医学,1996,5(3):44-46.
被引量:1
8
陶然.
中医体质对症看[J]
.食品与健康,2010(12):50-51.
被引量:1
9
成秀梅,杜惠兰.
寒证动物模型及本质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72-874.
被引量:4
10
王敏,崔云竹.
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探讨[J]
.国医论坛,2016,31(6):17-18.
被引量:14
甘肃中医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