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ZXB 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ZXB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以及在电网中的运行情况,阐明了在电容电流较大的配电网中使用该装置是目前解决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理想方式。
作者
李景禄
林玉怀
陈忠仁
刘春生
吴维宁
胡毅
机构地区
河南信阳地区电业局
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关键词
配电网
自动跟踪
消弧
ZXB系列
电弧
中性点接地
分类号
TM501.2 [电气工程—电器]
TM726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48
同被引文献
84
1
齐郑,杨以涵.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技术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4):1-5.
被引量:151
2
刘艳村,鲁铁成,文习山,陈维贤,李翔,王志梅.
基于TSC控制技术的快速响应自动消弧装置[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0):88-93.
被引量:26
3
赵莲清,李月乔,刘向军.
传输线路感应雷防护计算方法的研究[J]
.现代电力,2004,21(6):51-55.
被引量:9
4
李润先.
谐振接地是我国中压电网最理想的接地方式[J]
.高电压技术,1994,20(1):40-43.
被引量:14
5
商立群,施围.
快速接地开关熄灭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研究[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24(2):5-7.
被引量:17
6
都洪基,叶婷.
基于单片机的新型消弧装置设计[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5):74-76.
被引量:3
7
杜永忠,阎国强,韩加凌.
自动调谐调匝式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选取原则分析[J]
.继电器,2005,33(12):40-42.
被引量:6
8
连鸿波,杨以涵,谭伟璞,曲轶龙,齐郑.
偏置电容法测量中压电网电容电流的误差分析[J]
.电网技术,2005,29(14):54-58.
被引量:34
9
蔡旭,李伟民.
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动态补偿系统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8):57-61.
被引量:47
10
李景禄,刘春生.
配电网频发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
.高电压技术,1995,21(1):37-39.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21
1
黄云文,徐卫林.
35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J]
.科技资讯,2008,6(5).
2
肖金华,汤放奇,胡登宇,李景禄.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4):65-67.
被引量:2
3
陈忠仁,佘艳.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跟踪测量问题研究[J]
.华北电力技术,2005(3):5-8.
4
董翠玲,佘艳,陈忠仁.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跟踪测量问题探讨[J]
.高电压技术,2005,31(4):29-31.
被引量:1
5
郭捷,刘春生.
配电变压器雷害事故分析与防雷保护措施探讨[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14-17.
被引量:13
6
庞清乐,孙同景,穆健,秦伟刚.
气隙调感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的设计[J]
.高电压技术,2006,32(4):8-10.
被引量:20
7
戴军,许纯.
山区配电变压器雷害事故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J]
.江西电力,2006,30(6):44-46.
被引量:2
8
廖承,李朝晖,林玉怀.
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26(1):68-72.
被引量:1
9
何锡祺,齐郑,杨以涵,李新泉,董迪,孙博闻.
并联电抗器组合式消弧线圈的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3):92-96.
被引量:10
10
陈忠仁,陈芳靖,李微波.
自动消弧线圈的测量及调谐改进方法[J]
.高压电器,2009,45(2):77-8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48
1
曾祥君,卓超,喻锟,向国杰,李佳政,邹豪.
基于接地变压器绕组分档调压干预的配电网主动降压消弧与保护新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5):1523-1534.
被引量:26
2
Feifan Shen,Qiuwei Wu,Yusheng Xue.
Review of Service Restor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2020,8(1):1-14.
被引量:9
3
张浩.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机理分析及防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z1):124-129.
被引量:2
4
陈忠仁,吴维宁,陈家宏,张勤.
补偿电网阻尼率及脱谐度的研究[J]
.煤矿机电,2004,25(6):15-17.
被引量:1
5
李景禄,周羽生.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8):85-86.
被引量:49
6
廖毓聪.
配电房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J]
.电工文摘,2010(4):44-48.
被引量:7
7
彭林,王建国,孙伟红.
基于PSCAD的磁阀可控电抗器的原理和仿真分析[J]
.电气技术,2010,11(10):35-38.
8
邵剑,徐玉琴,丁波.
PCM-3718HG采样板在调容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的应用[J]
.继电器,2004,32(14):41-44.
被引量:1
9
赵志丽,杨学昌,常思哲.
TSC式消弧线圈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J]
.变压器,2004,41(7):5-9.
被引量:4
10
蔡旭,于乐中.
补偿电网增量函数法接地选线原理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8):1273-1277.
被引量:7
1
李景禄,林玉怀,陈忠仁,刘春生,孙春雷,吴维宁,胡毅.
ZXB 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
.中国电力,1998,31(8):42-45.
被引量:36
2
马心良,李景禄.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与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J]
.高电压技术,1998,24(4):62-64.
被引量:13
3
李景禄,林玉怀,陈忠仁,刘春生,吴维宁,胡毅.
ZXB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4):417-421.
被引量:1
4
李景禄,刘春生,胡毅,吴维宁.
配电网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
.高压电器,1999,35(5):42-44.
被引量:23
5
李景禄,王鹏.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与分析[J]
.华北电力技术,2003(12):10-12.
被引量:7
6
李景禄,刘春生,胡毅,吴维宁.
配电网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J]
.变压器,2000,37(10):33-36.
被引量:16
7
李蓓,李毅(摘编).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J]
.上海电力,2005,18(4):440-440.
被引量:2
8
李景禄,刘春生,孙春雷,胡毅,美维宁,陈守聚.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的并联运行[J]
.供用电,1998,15(4):25-28.
被引量:18
9
白金.
论述配电网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技术[J]
.科学与财富,2013(6):347-347.
10
张彪,李润先,黄镜明.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成套装置在10kV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1993,26(4):24-27.
电网技术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