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纪实文学:直面现实,追寻历史--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纪实卷(1977-2000)
被引量:
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徐迟先生应邀主编第四辑《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报告文学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1月初版),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和报告文学作家,他满怀激情,以自己一贯的特有浪漫和诗意,展望未来新的第五辑“报告文学卷”的编选工作。他在序中写道:
作者
李辉
机构地区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直面现实
纪实文学
报告文学作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历史
编选工作
诗意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7
1
裘山山.
我亲历,我看见[J]
.当代,2008(4):150-173.
被引量:1
2
江宛柳.
英雄唐家山[J]
.当代,2008(5):205-213.
被引量:1
3
王振林.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评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4):13-17.
被引量:5
4
洪子诚.
“当代文学”的概念[J]
.文学评论,1998(6):39-49.
被引量:88
5
张美芳.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J]
.上海翻译,2013(4):5-10.
被引量:82
6
吴炫.
青天与青天意识——关于《新星》批评的批评[J]
.当代作家评论,1989(3):63-68.
被引量:8
7
孙达人.
中国农民史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族谱、村志的社会功能[J]
.社会学研究,1994(6):59-64.
被引量:6
8
戴锦华.
见证与见证人[J]
.读书,1999,0(3):10-17.
被引量:13
9
李杨.
《林海雪原》与传统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203-217.
被引量:15
10
马会娟.
对Lawrence Ve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1):26-32.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9
1
丁晓原.
报告文学,回到现实大地的行走——《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二○一○年纪实文学》序[J]
.当代作家评论,2011(1):16-20.
被引量:3
2
曾曾.
从本真到文本的传达——纪实文本翻译的例证性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91-94.
3
黄忠顺.
不可虚构原则与叙述方式——从叙述学视域看报告文学文体的基本规定性[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3):22-26.
被引量:1
4
张倩.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新世纪十年的军旅报告文学探析[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3):54-62.
5
丁晓原.
国际性写作报告文学的三个话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65-70.
6
余方亮.
纪实调查与乡村志书里的梁庄——评梁鸿《中国在梁庄》[J]
.出版广角,2017(8):84-86.
被引量:2
7
王丽丹.
当代俄罗斯纪实戏剧: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性解读[J]
.俄罗斯文艺,2017(3):15-22.
8
戴勤立.
“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让红色档案“活”起来[J]
.基础教育课程,2018,0(4):36-41.
被引量:1
9
曾志华.
“好声音”再现领袖情怀——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演播评析[J]
.电视研究,2018,0(8):7-8.
被引量:1
10
逄欣.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纪实文学翻译——以Hmong in America:Journey from a Secret War为例[J]
.科教文汇,2018(32):185-18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黄忠顺.
不可虚构原则与叙述方式——从叙述学视域看报告文学文体的基本规定性[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3):22-26.
被引量:1
2
徐琪.
浅谈报告文学的真实与虚构——以徐迟的创作为例[J]
.今传媒,2019,27(8):149-150.
3
王怡涵.
人类学视野下的非虚构写作——以《中国在梁庄》为例[J]
.汉字文化,2020(24):138-140.
4
李鑫宇.
用声音“看”世界——谈有声语言表达的“可视性”[J]
.科技传播,2021,13(3):113-115.
被引量:2
5
黄文凯.
关于她的痛苦——论中国当代文学“慰安妇”题材小说[J]
.南方文坛,2021(3):168-174.
6
许永宁,颜光洁.
论梁鸿“梁庄系列”作品对乡村发展问题思考的有效性及其限度[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3):226-242.
7
陶敏.
从叙述方式来看《包身工》的新闻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3):121-123.
被引量:1
8
李嘉芸.
21世纪以来红色档案研究述评[J]
.兰台世界,2023(10):27-30.
被引量:2
9
王丽妍.
改革共同体与情感动员——以柯云路长篇小说《新星》的广播传播为例[J]
.现代中文学刊,2025(1):59-69.
10
艾佳仪.
重聆《春之声》——兼论新时期文学感官秩序之重构[J]
.现代中文学刊,2025(1):49-58.
1
杨晓敏.
一个人的排行榜(2006年4月)[J]
.小小说选刊,2006(10):64-66.
2
朱健.
[人在书中]致朱正——兼及舒芜《我思,谁在?》[J]
.书屋,2000(1):4-5.
3
宗建.
读朱东润先生的《左传选》[J]
.文学遗产,1962(420):1-1.
4
胡忌.
从“元曲”谈到戏曲的问题[J]
.文学遗产,1957(146):1-1.
5
林建法.
回到问题,回到学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二○○六年文学批评》序[J]
.当代作家评论,2007(1):30-32.
6
朱正.
答朱健[J]
.书屋,2000(1):6-7.
7
林建法.
建立文学批评的新秩序——《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二○○四年文学批评》序[J]
.当代作家评论,2005(1):77-79.
8
范伯群.
从劫后余生的“紫罗兰”亲笔信看……——周瘦鹃《爱的供状》和张恨水《换巢鸾凤》[J]
.书城,2010(7):74-82.
9
王朝闻.
艺术理论的新开拓[J]
.文艺研究,1984(4):4-10.
被引量:1
10
石林.
《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选工作顺利进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283-283.
南方文坛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