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陈培久,金玉玲.OPAC及其对图书馆自动化的影响[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1):9-13. 被引量:14
-
2陈培久,金玉玲.OPAC的评价依据和用户界面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2):31-34. 被引量:9
-
3秦聿昌,王源.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管理系统的网络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4(3):8-11. 被引量:4
-
4张海华.中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比较研究[J].情报学报,1995,14(2):121-128. 被引量:4
-
5何绍义.概念信息检索的理论与实践[J].情报学报,1995,14(2):134-141. 被引量:11
-
6张奇,马俊,贺萍.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比较研究[J].情报学报,1996,15(1):29-39. 被引量:27
-
7吴斯慧.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的发展及其评价[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3):47-50. 被引量:8
-
8曾元显.新一代资讯检索技术在图书馆OPAC系统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1997,(7).
-
9张晓林.基于Z39.50的虚拟联合目录体系概念模型[J].情报科学,1998,16(5):374-380. 被引量:8
-
10丁蔚.单汉字检索系统后控词表的改进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8(5):25-28.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41
-
1王国庆.数字化建设中目录资源的重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26-27. 被引量:3
-
2王云娣.我国OPAC文献的计量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5,25(5):8-11. 被引量:6
-
3吴瑾.图书馆WEB OPAC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5,27(5):118-119. 被引量:2
-
4黄雪梅.联合目录的模式与天津高校联合目录系统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48-52. 被引量:13
-
5芦红.国内外大学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现状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6):89-91. 被引量:11
-
6程卫东.OPAC与网上书店检索系统比较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6,26(4):105-107. 被引量:5
-
7乔欢,刘漫,陈志新.OPAC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15(4):5-9. 被引量:37
-
8杨洁雄,耿骞,叶亚娜.集成图书出版与销售信息的图书馆OPAC[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15(4):10-14. 被引量:2
-
9高冉,叶玫,符绍宏.FRBR模型对OPAC检索功能的影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15(4):15-19. 被引量:11
-
10韩秀环.OPAC的发展方向及其服务举措[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2):116-118. 被引量:7
-
1陈忠海.欧美现代社会档案观及启示[J].上海档案,2001(4):46-48. 被引量:8
-
2张金玺.小报化风险[J].中国记者,2005(12):35-35.
-
3李仕权.免费小报:欧美报业新浪潮[J].中国报业,2005(7):73-76. 被引量:4
-
4王祎,彭诗文.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卷宗,2014,4(2):257-257.
-
5刘家真.欧美地区的电子档案管理[J].档案学研究,1998(2):47-49. 被引量:2
-
6丽江.维亚康姆迈开中国第一步[J].国际广告,2006(B02):8-10.
-
7武文秀.中西方文化视角下中国与欧美档案馆比较研究[J].兰台内外,2013(2):61-61. 被引量:1
-
8谢春枝.国家档案馆主页设计——欧美国家档案馆主页比较分析[J].上海档案工作,2000(3):48-50.
-
9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研讨主题简介[J].陕西档案,1994(5):11-11.
-
10安庆国.从欧美出版之比较看中国出版的发展[J].出版广角,2000(9):43-47.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