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法律移植的本土化构建——以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同大多法律制度一样,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也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对它的中国化构建却不可谓之成功。本文将讨论这一法律制度移植的情状,并以韦伯的法社会学的视角检视它的本土化构建失败的原因,力图在超越法学范畴的思想文化层面得到答案。
作者
陈杰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08年第2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法律移植
法社会学
分类号
D925.2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作者简介
陈杰,西南大学法学院2007级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德军.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与完善[J]
.消费导刊,2008,0(12):136-137.
被引量:1
2
林喜芬.
论美国宪法性刑事程序的规则构造及借鉴——以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则修订为中心[J]
.比较法研究,2008,22(2):22-31.
被引量:4
3
余捷.
规则与裁量——英国非法证据处理方法之特色评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76-181.
被引量:4
4
李颖怡.
论法律的合理性——韦伯的法律思想解读[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5):197-20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J·大卫·赫斯切尔,刘赓书,李浩.
对美国和英国处理非法取得的证据的方法的比较[J]
.环球法律评论,1985,7(3):45-51.
被引量:8
2
马尔科姆·R·威尔基,刘赓书.
批判美国刑事诉讼中非法取得的证据不得采证的规则[J]
.环球法律评论,1980,2(3):11-18.
被引量:8
3
约翰·鲍德温,迈克尔·麦康维尔,朱文英.
警察讯问和会见律师的权利[J]
.环球法律评论,1979,1(6):33-38.
被引量:2
4
熊秋红.
英国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获得的证据处理之评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5(2):53-58.
被引量:22
5
詹姆斯·菲利普,黄绍芬,李浩.
证据[J]
.环球法律评论,1984,6(2):47-53.
被引量:1
6
J·B·道森,刘赓书.
英联邦成员国对非法取得的证据采证问题的若干法律规定[J]
.环球法律评论,1983,5(4):28-36.
被引量:15
7
马贵翔,倪泽仁.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误区与规则重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1):74-77.
被引量:12
8
万毅,林喜芬.
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帝王"原则:程序法定原则重述[J]
.当代法学,2006,20(1):26-35.
被引量:43
9
[美]戴维·波普诺 刘云德 王戈 译.社会学[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79.
10
[德]迪尔克·克斯勒 郭峰 译.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8
1
林喜芬.
论英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与制度构型[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8):68-72.
被引量:1
2
蒋志如.
宪政视野下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78-85.
被引量:2
3
王静.
程序视角下美国犯罪构成的价值诉求[J]
.学术交流,2011(4):64-67.
被引量:2
4
高江瑜,唐诗.
论形式理性法与官僚制[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22-24.
5
马岩,任能能.
英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介述与思考[J]
.法律适用,2015(3):12-18.
被引量:9
6
张伟珂.
公安机关刑事受案程序的实践困境与完善[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35(4):44-50.
被引量:1
7
司明,陈宏洁.
法律体系概念的反思与厘清[J]
.理论月刊,2024(12):112-125.
8
廖小娜.
浅议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
.湘潮(理论版),2013(6):47-49.
1
钟辰,海世平.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确立和完善——在刑诉法修正案背景下的考察[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8Z):186-186.
2
王储.
试析刑事和解及其本土化构建[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4):16-20.
3
花晓光.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我见[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5,17(5):58-60.
4
桂玉红.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本土化构建[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
被引量:1
5
杨荔晴.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本土化构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35):53-54.
6
周建国.
期待可能性理论本土化构建[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6):17-18.
7
陆虞霖,张燕燕.
浅论恢复性司法及其本土化构建[J]
.法制与社会,2007(9):408-409.
8
曹坚.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及其本土化构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5):64-72.
被引量:21
9
张红艳,叶泉.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本土化构建[J]
.社科纵横,2010,25(8):67-70.
被引量:3
10
孙丽昕,单人俊.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本土化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11(4):172-175.
被引量:3
法制与经济
2008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