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意义的分析,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适应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徐文
机构地区
吉林工商学院
出处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1,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关键词
农民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意义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作者简介
徐文(1967-),男,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李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
被引量:12
2
马金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探讨[J]
.经济纵横,2007(10X):41-44.
被引量:13
3
杨敏.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2007(6):63-65.
被引量:6
4
贺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间利益博弈探析[J]
.改革与战略,2007,23(10):62-65.
被引量:6
5
张晓玲.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发展[J]
.学术界,2007(5):163-167.
被引量:3
6
于小妹,孔荣,徐彦.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696-699.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鲜艳.
农民工及其劳动权益保障研究[J]
.中国市场,2006(35):14-15.
被引量:1
2
程振煌.
对我国“劳务经济”的探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4(7):104-106.
被引量:10
3
石伟,周静.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4):68-71.
被引量:14
4
刘建明,廖红丰.
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及保护[J]
.农业经济,2004(10):42-43.
被引量:6
5
黄立军,张德强.
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转移的制度基础[J]
.农村经济,2005(1):120-122.
被引量:12
6
张广宇,杜书云.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与农民外出动力: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33-39.
被引量:36
7
王旭明.
宁夏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途径[J]
.宁夏社会科学,2005(2):54-57.
被引量:5
8
黄慧芳.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对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讨[J]
.农业经济,2005(4):12-14.
被引量:4
9
卓磊,王海涛.
论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理论界,2006(1):226-227.
被引量:3
10
孙艳丽.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劳动力产业间的有序转移[J]
.农业经济,2006(7):33-34.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51
1
张萍.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经济论坛,2009(5):22-23.
被引量:6
2
刘振宇,魏旭红.
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基于结构视角的文献综述[J]
.区域经济评论,2013(3):130-136.
被引量:7
3
李淑贞.
新形势下劳动力输入地农民工培训问题探析——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99-99.
4
周江梅,曾玉荣,郑晓梅,徐慎娴,刘荣章.
福建省晋江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现况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88-291.
5
刘良博.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J]
.企业导报,2009(2):157-159.
被引量:3
6
刘良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2009(9):34-35.
被引量:6
7
刘燕妮.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路径分析[J]
.农业经济,2009(6):49-50.
被引量:1
8
白霜,付燕.
关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模式的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J]
.当代经济,2009,26(13):36-37.
被引量:2
9
王玉荣,郑超,刘光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保定市经济发展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8):111-112.
被引量:2
10
袁培.
关于劳动力转移行为的重新认识——基于西方主流微观人口迁移理论的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6-14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3
1
费振国.
关于建立农民外出务工长效机制的建议——对富平县和蓝田县农村劳务输出的调查和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60-462.
被引量:1
2
聂绍群.
中西部劳务开发品牌化实践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08Z):143-144.
被引量:6
3
方凯.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广东省高要市河台镇四联村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127-128.
被引量:1
4
彭诗金,金焕民,刘春雄,等.追求内生型增长发展河南人经济[J].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计划内软科学项目.2008,14(7):32-35.
5
王义民,陈登胜.
河南省劳务品牌培育的创新途径研究[J]
.特区经济,2008(1):176-178.
被引量:14
6
龚志宏.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效应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08-111.
被引量:6
7
金建江.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基于对浙江海宁地区农村的调查[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65-68.
被引量:5
8
吴菊安.
区域劳务品牌的作用及其管理研究[J]
.商业时代,2008(30):23-25.
被引量:14
9
徐林.
莱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从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两个角度[J]
.当代经济,2008,25(23):104-105.
被引量:2
10
廖芳.
浅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
.老区建设,2008(20):36-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崇慧,王永平.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基于贵州长顺县凯佐乡调查实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208-211.
被引量:9
2
杨立铭,郜秀菊,周玉梅,蔡惠.
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培训与转移问题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0(22):124-125.
3
孔朋.
河南劳务品牌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316-320.
4
马兴县.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2(07X):27-2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闫春.
农村嵌入与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128-133.
被引量:1
2
葛菁华.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与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9):77-79.
被引量:1
3
刘小俊.
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对农村发展影响分析[J]
.农业经济,2013(9):67-69.
被引量:1
4
汤建尧,曾福生.
基于农民视角的现代农业经营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4(4):81-85.
5
于琪,张保东,江姣,兰振,贾文红.
北京地区大棚中果型西瓜简约化省工栽培集成技术[J]
.中国瓜菜,2016,29(7):48-49.
被引量:9
6
马兴县.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2(07X):27-27.
7
张莹,马超,曾建波,李云飞,陈艳利,李婷.
北京地区中果型西瓜品种应用现状及品种推荐[J]
.长江蔬菜,2017,0(13):12-14.
被引量:7
8
董谦,董海荣.
农民转移背景下的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3(10S):259-259.
被引量:1
9
吴楠,王广斌,潘仲尼.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调查与思考——以临县为例[J]
.山西农经,2017(11):37-43.
被引量:1
1
张晨洪.
浅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
.民营科技,2007(3):51-51.
2
李炳毅,孙定东.
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
.科学.经济.社会,1996,14(4):22-24.
被引量:2
3
王梅花.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
.商业研究,2007(2):148-150.
被引量:5
4
温平.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J]
.中国商界,2009,0(8X):171-172.
5
方旖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户籍制度改革[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12):243-244.
被引量:3
6
刘玉来.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J]
.农村经济,2003(9):62-64.
被引量:27
7
雒文.
浅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新西部(理论版),2010(3):31-31.
被引量:1
8
任裕峰.
论职业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J]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32-33.
被引量:1
9
张萍.
浅论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1):51-52.
被引量:1
10
彭琪.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及对策[J]
.学习论坛,1999,15(7):47-48.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